APP下载

班级群内的是与非

2017-12-13杨皓

检察风云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交流微信班级

杨皓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兴技术也被运用到校园教学之上,多年前我国就基本实现校园多媒体教学,而如今互联网教学这一概念也在快速生长。

据腾讯旗下企鹅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活跃用户已达8.89亿,社交软件也一改其原本的交友聊天的单一属性,被赋予了经商、获取资讯、工作交流等多元属性。

缘于微信之普及,中小学校园内越来越多的班级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班级微信群,这类微信群一般由班主任组建并担任群主,班级内几乎所有孩子的家长都会加入微信群。这样的群组不但有利于班主任发布学校通知,对教学也有不小的帮助。例如有的老师利用班级群沟通方便的特点,在下班后继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有的老师会选择在微信群内提前检查学生明天需要提交的回家作业。

乍一看之下,班级群的建立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近来却频繁爆出学生家长在班级群内与老师言语不合甚至产生冲突的新闻,班级群这一网络空间也突然变得充满了争议。

群斗剧

今年十月下旬,一则某小学家长在微信群内质疑孩子在班级中所坐座位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热烈关注。据悉该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身高较矮,却经常被班主任老师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靠近角落的位置。據该家长在网络上的留言表述,这位家长与老师尝试沟通过但也未能改变这一情况,并暗示老师之所以这样做乃是班级内存在教师收礼的现象。随后,该家长在所在班级群内发布了一篇自己所写的名为《小学生的座位是怎么排的?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坐……》的文章,此文刚刚在群内发布,班主任老师立即对这位家长做出了态度较为强硬的表态,原文为:“班里的座位是公平,公正,前后左右循环的原则,总有孩子坐到最后!没有任何特殊座位,如果这样你再不满意,可以到校长室咨询,哪怕有特殊为,你去哪班。有这关注座位的精力,我建议你更应该做个负责的母亲,多关注你孩子的学习!”紧随其后,该班数学老师在群内发出了两张该家长孩子的数学试卷,上面布满了大大的红叉。接着这位家长就被该家长群的群主移出了群聊。

关于这件事,因为家长与老师各执一词,其中真伪难以辨别,记者在此不做过多评价。但是诸如此类的班级群闹剧绝非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柯师傅夫人的女儿在宁波某小学读一年级,今年九月中旬,班级微信群发布了一则通知,告知家长孩子所在班级需要进行美化装修,希望家长进行捐款。一开始群内的提议为每位学生600元,后来降低至300元。但是柯师傅的夫人却在群内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她认为教室美化装修这个钱不应该家长来出,没过多久柯师傅的夫人就被班主任踢出了微信群。

上述两个事件可以简单概括为班级群内教师与家长交流不畅所致。除此之外,班级群内家长与家长之间还会产生各种矛盾。

诗琪是上海某幼儿园的班主任,在她所管理的班级群中就有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家长纠纷。诗琪向记者描述道,“有一天A小孩的家长在群里对我说,‘我们家小孩这两天感冒,你要让他多喝点热水。而后B小孩的家长看到了,就在群里发言说,‘你们孩子感冒就不要送到学校里来了,这样要交叉感染的,我们家小孩自从来了幼儿园明显感冒频繁了,抵抗力也差了。双方就这样顺着这个话题你来我往地争论了起来,最后居然要约了打架。所幸最后架没有打成,两位孩子的家长也都趋于冷静。”

家长:进群不说话

其实班级群内的各种问题由来已久,群内各种奇怪风气也已多次被提及。之前网络上就爆出过不少班级群内的奇葩聊天记录,有的家长为了讨好班主任,在群内与班主任的对话可以用阿谀奉承来形容;有的家长在与其他家长的交流之中,不自觉地产生攀比心理,在群内说话阴阳怪气,话中带刺。

“班级群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也经常发言,现在我几乎不会再在群里发言了。”建宏所在的班级群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他置评道,“刚刚建立班级群那会,我的想法很简单,大家的孩子在一个班上课,老师与所有的家长应该都是一个想法:把孩子教好。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并不是这样,有的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要好,说话不怎么客气。有的任课老师还喜欢在群里公开批评某位学生,也容易引起特定家长的反感,而且一般这种情况发生时,有的孩子的家长还会在旁边煽风点火。其实我个人对这样的行为很反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没有必要在群内针对某个人展开批评,而且我认为这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目睹了种种令他反感的群内争论后,建宏已经很少在群内说话了。“现在就觉得不说话是最好的方法,免得惹祸上身,可以称作明哲保身吧。乐意在里面斗,在里面拍马奉承的就让他们继续呗,反正我没兴趣。”

其实在记者看来,家长在班级群内对老师拍马奉承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在班级内得到较好的待遇。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老师,如果能做到公正公平,自然会让这样的拍马奉承显得无力且无聊。但是这样的行为盛行,从某种程度上正说明了我们社会某些老师职业修养之不足。记者不禁发问,是不是就有老师乐于被人追捧呢?是不是就有老师会刻意刁难敢于质疑自己的家长的小孩呢?

老师的身份问题在此显得格外关键。我们都听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言,其实在《大学》的记载之中,修身、齐家之前还有诚意、正心两个词,而诚意、正心恰恰是老师这个职业所最需拥有的。教师乃教育下一代人之重要角色,对学生以诚意,对自己以正心,不为奉承、利益、指责所影响其教育孩子的公正性有着无可言喻之重要性,教师的做法势必将影响到所教孩子的未来成长。

老师:这只是个群

关于班级微信群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苏州某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贾强的管理办法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贾强所管理的班级群由36位学生家长和3位主课老师组成,共39人。他表示,“我们的班级群最大的功能就是发布通知和解答家长关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疑问,其他关于学生个人的问题是绝不会在群内公开讨论的,我也在群公告里明确表示希望家长不要在群内发布针对个别学生的内容。因为我觉得在网络上沟通与大家当面沟通很不一样,而且非常容易造成误会。两年多来,我们班的群内基本没有产生过什么矛盾,也很少有家长在里面闲聊。我非常欢迎孩子家长向我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我觉得最好是当面交流,其次可以选择私聊交流。所谓人多口杂,事情很容易在大家的讨论下变味,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关于孩子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贾强表示,“不可否认,如今还是有一些老师在对待学生这件事上存在着一些不太理想的做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说一个老师确实做得有不对的地方,是有错在先,那么当着那么多其他家长的面直接揭老师的短其实也不算一个很理想的做法吧。如果说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家长有很多手段可以维权。用合理又不失体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不但显示出家长的睿智,对孩子来说这更是一堂非常生动的家庭教育课。”

对空言说

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原本正式且用心的交流在当代变得越来越难得。

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范畴之中,“沟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沟通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性格、情感、理性。因而他认为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其他诸如写作、图画等等借助于媒介的沟通都是不可信赖的。更有甚者,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试图否定借助语言的沟通,认为真正的沟通来自于心灵。

但科技的力量是惊人的,现代人已经无暇去思考这些问题,以至于忙碌到把生活碎片化得无以复加。社交软件的往来回复进一步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着分割,没有了面对面的情感交换,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对于信息的解读很容易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形。

本节标题“对空言说”一词取自于美国社会学家彼得斯所作专著《Speak into the air》的中文译名,该书通篇只讨论一个问题:人与人的交流是否可能。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不会得到答案,但是至少在面对孩子的教育这样关键的问题时,请家长们别再对着屏幕言说了。

猜你喜欢

交流微信班级
如此交流,太暖!
班级“四小怪”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信
不称心的新班级
微信
微信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