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时空:管道内的人们

2017-12-13杨皓

检察风云 2017年23期
关键词:时空轨道交通空间

杨皓

地铁又被称为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轨道上行驶或以导向系统行驶的、服务于城市的交通。最早的轨道交通系统是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的大都会地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的三十年间,轨道交通系统慢慢趋于成熟,克服了各种各样的技术、设备、资源等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已经多达320个,覆盖43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正如学者亚当斯所言:道路面积的增加使交通阻塞暂时有所缓解,但因为这里交通畅通,就引来更多的车辆。不久,新增或拓宽的马路又会恢复到昔日的拥挤程度。城市面积是有限的,道路的增长也将是有限的,而城市对交通量增长的需求却是无止境的,因而大力发展快速、高容量的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未来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

轨道交通以其路权独占,高效安全、方便快捷、节约能源等优势,正慢慢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会把轨道交通系统的建造作为其城市未来建设的重要规划之一。同时城市公共交通布局的变化又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类型。轨道交通系统的铺设同样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产生影响,其结果便是城市按照高密度点状的放射轴线布局。

可以说地铁正在改变着城市的未来,我们的生活也因为地铁的介入,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压缩时空之中,记者在此暂且称之为地铁时空。

偶然相聚 心神相离

地铁连结着不同空间的人们,来自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可能在地铁中相遇,可以说地铁空间是一个偶发性的空间。这种偶发空间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习惯的空间相比,是既陌生又熟悉的。陌生之处在于地铁空间中的每个人几乎都互不相知,熟悉之处在于地铁这一公共交通却又经常与人相伴。

在这样的偶发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重新定义,人与人的相遇相近变成了一个被动压缩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地铁空间描述成一个压缩性的空间。除上文述及的空间被压缩之外,地铁的高速运行的同时也压缩了乘客在空间之中移动所需的时间。乘坐地铁的时间被压缩且被置入一个同样被压缩的空间之中,人们处在一个独特的压缩时空中。

在此压缩时空之中,面对形形色色偶然相遇的面孔,人们会本能地感到不自在,排解这种不自在最易得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手机。

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乘客会选择使用手机来打发乘坐地铁的时间。究其原因,一方面地铁时空本身是一个单向且线性的密闭时空,但是正如人们喜欢在马路上东张西望一样,人类具有时刻追求新信息、新刺激的本能,这样的本能在地铁的密闭时空中最简便的满足方法即是使用手机,通过移动互联网来不断向自己的脑中传输新鲜信息;另一方面,在人与人距离被压缩的地铁时空中,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会给自我反馈这样一种情绪:与陌生人保持这样的近距离是不安且危险的,而逃离这种不安情绪的最简单易得的方法同样是使用手机,以沉浸入自我的世界。

地铁时空独特且特点鲜明,你我都在偶然相聚,但心神却远远相离。

时空记录者——杜丹

杜丹是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的一位老师,从今年的九月初开始,她几乎每天都会用自己的手机拍摄地铁内的人物照片,并发布到自己的朋友圈上。

“因为我本身对摄影就很有兴趣,然后我也一直在研究有关城市空间这一块的学术内容,所以就想到了对地铁空间做一些记录。”杜老师告诉《检察风云》记者,“地铁这个空间其实挺独特的,我觉得它是一个值得去记录与思考的空间。很多摄影作品会选擇拍摄城市中的景观、建筑啊等等,但我从没有见过有人专门对地铁空间内的东西做一些拍摄和记录。由于工作原因,我现在每周会有三天前往上海,路途上在地铁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就想用自己的手机,对地铁这一空间中的人间百态做一个记录与呈现。”

地铁时空中,最让杜老师感兴趣的是人的状态。她认为,地铁作为连接A点到B点之间的一种媒介,人们在乘坐地铁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与平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往往是不同的,而这种空间之下人的状态恰恰构成了人们在这个特殊空间中的生存、呈现与表达。

很多人会选择地铁作为每日通勤的交通工具,其中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利用地铁运行的时间休息一会。捕捉地铁时空中各式各样人休息时的姿态,成为了杜老师作品的很大组成部分。

关于为何会选择拍摄人们在地铁上休息的姿态,杜老师置评道,“地铁时空中的人们在选择休息的时候,并不同于人们在家中时完全放松的休息状态,他们是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僵硬这个词来形容。只有偶尔在比较晚的地铁班次上,才有可能看到某位乘客表现出很放松的休息状态。”

不同身份的人群在地铁时空中的不同行为表现也是杜老师在拍摄时比较热衷的角度,其中一幅摄影作品反映的内容是一位城市装扮的姑娘带着一位老阿婆乘坐地铁,阿婆的装扮是典型的苏州周边农村老妪。

“我一开始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并不知道她们相互认识,后来在下车的时候才知道她们是认识的,可能是姑娘带着阿婆来城里办事吧。” 杜老师告诉记者,“两个人在列车上虽然毗邻而坐,但两人的行为却有很大的差异。老妪一路上东张西望,对城市的种种想必是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一丝紧张,而小姑娘却一直百无聊赖地等待列车到达目的地。”

我们总是能在地铁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群,观察不同人群的不同行为表现,就像观察一个地铁时空中的微观社会一般,有趣且值得玩味。

杜老师同样也关注到人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对于手机的依赖问题。在众多作品中有一张在高铁上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一位中年妇女由于视力存在障碍,在把手机上的文字放大到非常大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把手机近乎贴在面部才能看清屏幕上的内容,照片非常具有冲击力。

“我们的世界已经近乎于一种被中介化的世界,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着反复且不断地相互作用,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所说,人和技术之间是一种偶合的关系。手机在不断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与存在方式。” 杜老师表示,“正如我在拍乘客玩手机的状态时,我恰恰用的也是手机。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明确解答那个困扰学术界已久的问题,技术究竟是好是坏?”

除了对地铁时空里人物行为的关注以外,地铁内的人物情绪同样让杜老师颇有兴趣。“地铁可以说是一个‘失乐园,因为陌生人之间的距离问题,很少有人会在地铁时空内展现出笑容。一般来说只有孩子或者恋人,才会在地铁内展现出非常欢乐的情绪,但是一旦有了小孩或者恋人所特有的欢乐情绪存在于地铁时空里,就极可能会消融地铁时空内那种‘冷酷的情绪。”

你我都是时空的构成部分

距杜老师把第一幅地铁摄影作品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有人对她的拍摄行为提出了关于人物肖像权的担忧。

杜老师表示,“关于肖像权的问题可能是我的作品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必须声明,所做的这些拍摄行为并非存在占有他们肖像的目的。我为什么要拍这些照片,仅仅是为了把地铁时空这个容易被城市忙碌生活所忽略的部分给记录下来。我想表达的也仅仅是我和他们一样,都是这个地铁时空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已。”

杜老师告诉记者,她的微信好友有800人之多,把地铁空间的摄影作品上传至朋友圈,对她自己来说,就像在开办一个小型的线上摄影展。日前苏州大学校内举办摄影展,杜老师选送了部分作品参加展览,她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早安,地铁”。

地铁、手机等现代化设备设施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甚至侵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使用种种现代化设备设施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也在调整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人类的存在方式。

日本传播学学者林雄二郎关注到电视对于当时人类的巨大影响作用,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记者不禁联想到,在地铁无可取代地进入我们生活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被称作“地铁人”呢?

猜你喜欢

时空轨道交通空间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跨越时空的相遇
空间是什么?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镜中的时空穿梭
创享空间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