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单车的下半场规范、衰退及转型

2017-12-13张程

检察风云 2017年23期
关键词:永安押金单车

张程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共享单车从无到有,迅速在全国许多热点城市铺展开来,部分共享单车企业甚至已经开始走向海外。在繁花似锦的发展过程中,共享单车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提供了便利,人们享受到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好处。然而,也遭受着共享单车无序发展所带来的困扰,如无序停放,挤占大量公共空间;缺乏规范,威胁个人和公共安全;疯狂投资、无序竞争,导致大量资源浪费等。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观察和研究之后,近期监管部门对于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各项制度和指导意见陆续面世。11月9日,上海市正式发布《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对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对投放车辆办理登记上牌等正式做出规定。在此之前,北京市交通委也已经发布了类似的指导意见,并发布了《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下称《规范》)和《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对共享自行车车辆标准、企业运营和政府监管平台、信息系统安全等进行了全面规范。

随着监管政策的明确和监管路径的确立,共享单车的发展也进入了下半场,即由井喷式的大发展时期,进入到以规范和运营以千万计已经投入到市场中的共享单车为主的精细耕耘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迭变过程中,共享单车企业也正经历着巨变。

监管政策陆续出台

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70家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累计投放了超过1600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人数超过1.3亿人次。面对这样一个急速壮大的新兴领域,监管部门在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研究之后,今年下半年以来,相关治理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政策开始逐渐明晰。

9月19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和《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针对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作出了全面、细致、立体的政策保障和规范引导,对企业无序投放、承租人无序停放、押金缺少监管、集中停放区车位不足、承租人侵占藏匿、破坏车辆等问题做出了富有针对性的规定。

例如《规范》中明确提出,车辆应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的精度误差应不大于15米。企业需具备采集车辆位置、时间、车锁开关状态等信息,并将其上传至企业运营平台的功能,为规范停放秩序、科学合理运营提供技术支撑。企业应在客户端中设置电子地图,展示停放区、禁停区和禁骑区,辅助承租人实现骑行路径规划,引导承租人还车至推荐停放区。企业运营平台应具备对于停放在禁停区、禁骑区的车辆预警、报警、控制的功能。企业应建立信用惩戒机制,记录承租人违规停车等不良行为和承租人被执法部门处罚的记录,对不满足信用条件和不符合使用条件的承租人要采取措施,限制其租用车辆。

另外,企业应保证投放车辆的质量。每辆共享自行车出厂前应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对首次投入共享自行车服务的新车型须有合格的型式检验报告,并定期复检已投放的自行车,召回不合格产品。共享自行车一般投放使用三年应更新或报废。企业应当对共享自行车进行周期性整备,投入运营的共享自行车完好率应不低于95%等。

11月9日,上海市也发布了经过审议的《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指导意见,上海市将不发展互联网电单车,对于已经投放在市场上的6万多辆共享电单车,报废后不再更新。

另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应当经上海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取得非机动车号牌。针对目前各家单车企业主要使用自主编号和芯片代码的情况,随着《指导意见》的政策落地,将考虑通过公安、城管等部门对共享单车逐一进行登记,形成相应的标识体系。

据悉,上海市目前在运营的共享单车有115万辆,较高峰期的178万辆已经调减了60多万辆。虽然减少了60余万辆单车,但对于上海而言,115万仍是个不堪重负的数字。目前上海市区可供停放车位实际为100万辆左右,扣除私家单车位置,实际能给予共享单车的车位只有60万辆左右。在此前的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向各共享单车企业下达告知书,明确告知即日起在上海暂停新增投放车辆,一旦发现,将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征信档案。

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共享单车的发展将迈入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但是此前无序发展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如何解决依然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共享单车的衰退

随着监管政策落地,共享单车发展前期的野蛮生长状态日益难以为继,此前因为市场超饱和投放所带来的后遗症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不少跟風发展的小企业相继倒闭,由此也带来诸多问题,其中一大问题就是用户的押金和预付充值金的安全问题。

今年8月3日,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押金安全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导意见中指出:企业对用户收取押金、预付资金的,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在企业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用户押金退还制度,加快实现“即租即押、即还即退”。

今年9月底,在全国50多座城市累计投放超过100万辆自行车的“酷骑”单车被曝出退押金难问题。酷骑单车的用户押金标准为298元,根据媒体报道,酷骑单车注册用户量达1000万,因此仅是沉淀下来的用户押金就有近30亿元。另外共享单车多使用预付款模式,这意味着酷骑单车还沉淀有不少的用户充值金。目前消费者仍然未能拿到自己的押金,这笔庞大的沉淀资金的去向依然是个谜团。

在今年早些时候,媒体针对共享单车企业巨额押金去向早已有过质疑。共享单车企业涉及用户人数众多,吸收的用户押金数额巨大,能否妥善管理这笔钱直接影响用户的切身利益。甚至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一种新形式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的手段。因为单车企业只要投放一定数量的单车,就可以无限制的吸纳注册用户,并获得抵押金和预付充值。对于这样的新兴事物,一直缺少相关的管理规范,用户押金的去向和安全保证完全寄希望于共享单车企业的自觉。如果共享单车企业将这笔钱挪作他用,甚至本身就是以骗取用户押金为目的,然后“跑路”,用户在事先很难察觉和监督。

今年6月份,酷骑单车CEO高唯伟针对用户押金的安全问题曾表示,酷骑单车已经与民生银行达成专项资金的托管,保证专款专用。然而截至8月底,在酷骑单车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押金难退现象的时候,民生银行方面则表示并未与酷骑单车形成所谓资金托管合作。

酷骑单车并不是个例。最近处在行业第二梯队位置的小鸣单车和小蓝单车退押金难的消息也陆续传出,相关监管部门也已经介入。

对新兴业态的监管是近年来监管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对新兴业态持鼓励、观望态度,因此监管往往是事后的。在共享单车押金的监管上也是在问题露出了苗头之后才开始有相关的指导意见出台。然而企业与银行的资金存管对接需要时间,系统、账户的对接短则数月,长则半年乃至一年,这中间的时间真空给不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此前爆发的互联网金融诈骗高发问题上,也多与资金的存管落实不到位有关。一方面政府的手不宜伸得过长,管的过细,以免压制了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面临着被侵犯的危险。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矛盾需要监管者的智慧和勇气。

企业的转型

随着共享单车领域监管的规范和格局的逐渐稳固,部分二三线共享单车企业开始主动谋求转型,或寻求收购,或转向差异化市场,或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目前国内共享单车领域由摩拜单车和ofo单车牢牢占据龙头位置,余下的单车企业则在艰难追赶,然而随着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共享单车领域的格局也越发稳固。资本的风向也已经悄然改变。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相比于2016年80多家投资机构涌入的盛况,共享单车领域的投资在今年以来已经大幅减少,除ofo、摩拜以外,7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获得B轮融资的企业不到8家。其他企业后续如果不能获得新的融资,由于缺乏资金,他们将很难继续参与共享单车领域的竞争。

10月24日晚间,永安行官网发布了《低碳科技与上海钧正科技共享单车业务合并》的公告,公告称永安行参股公司低碳科技与钧正科技签署协议,受让后者100%股权。消息一出引发市场热议,标志着二线共享单车企业的转型已经公开化,也预示着共享单车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在此次永安行并購交易公告发出之前,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被传资金链压力较大的企业都是猜测中的热门对象。显然这些二线单车企业目前正处在资金断流的险境中,除了已经上市的永安行,恐怕看重退出渠道的风险投资资本,很难再向处于二三线的单车企业伸出橄榄枝了。

此次永安行受让钧正科技100%股权的交易,也并不是单方面的并购,而是出于双方共同的转型需求。从钧正科技运营的哈罗单车方面而言,本身就是围绕二三线城市发展,有意避开已经被摩拜和ofo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线热点城市。此次与永安行合并之后,无疑将为其打开资本通道,为后续继续参与共享单车领域的竞争赢得筹码。

对于永安行而言,从此次交易发生之前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其有意回归自身传统强项,即有桩公共自行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实际上这也是永安行稳定的营收和利润的来源。当然,永安行也不会放弃新兴的共享交通领域。除了在新公司持有较高比例的股份外,永安行还将目光投向了共享单车产业链的上游。

在此次交易之前的9月19日,因为预计到共享单车业务会持续亏损,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刚上市1个月的永安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将其共享单车业务剥离出了上市公司。该次交易中,永安行的共享单车运营公司——低碳科技以投后估值13.1亿元,引入上海云鑫、深创投等八位战略投资者。交易完成后,永安行对低碳科技的持股比例将下降到38.17%,不再拥有对后者的控股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中除了共享单车业务,还将游船、电动车、电动助力车等各种无桩共享交通项目也都一并给了低碳科技。

剥离低碳科技给永安行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根据永安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低碳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7年7月底,低碳科技的资产总额为1.4亿元,净资产为负数,营业收入为2570万元,净亏损1335万元。

根据交易公告披露的数据,低碳科技的剥离不仅将为永安行减轻因共享单车的运营和投入给上市公司财报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还可以在永安行股份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录得5.04亿元的投资收益。

另一方面,此前与低碳科技之间的业务往来将因为低碳科技被剥离出上市公司而变为“关联交易”。根据当天发布的另一则公告,关联交易的主要内容是永安行向低碳科技销售自行车和蓝牙锁等产品。预计自增资交易交割日起,到2017年12月31日,关联交易金额将不超过9000万元。显然,相比于共享单车业务,销售硬件产品是一项稳定且有利润可图的交易,这项交易无疑更能为当前的永安行带来营收增长和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

按需制宜的改变

从永安行早期披露的一些公告来看,剥离共享单车业务是一项早已谋划好的行动。

在永安行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剥离共享单车业务的构想早在2017年初,永安行未上市前就已经有了。当时永安行因为正在冲刺IPO。作为一家即将IPO的公司,带给资本市场一个好故事无疑是有必要的。当时的共享单车正处在烈火烹油的繁荣发展时期,市场对于这种互联网新经济抱有极大期许。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共享单车业务只占永安行业务很小的比例,但是永安行依然选择搁置了剥离共享单车的行动,以满足资本市场的期望。

然而随着共享单车领域竞争格局的日益稳定,后发的永安行共享单车无论从营运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上都没有优势。永安行的上市已经完成,剥离共享单车业务,收获销售智能交通硬件的红利,对于上市后的永安行而言无疑更为有利,因此搁置的剥离计划在上市后即被提上日程。

从永安行披露的信息来看,剥离亏损的低碳科技,收获硬件销售收入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确立销售智能交通硬件作为未来永安行主营业务的一部分。9月14日,永安行先后发布两则公告,其中一则公告表示,永安行拟在常州高新区投资建设“智能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项目投资金额2.4亿元,该项目将作为永安行的智能交通产品制造基地。另一则公告则是审议增加公司经营范围,经营范围新增“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IC 卡读写机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滑板车、电动汽车、自动售货机、 人工智能设备等的开发、制造、销售、租赁和服务”等两个方面。

一方面投资建智能交通设备生产厂,一方面将营业范围扩大到销售智能交通设备,毫无疑问永安行实际上在觊觎的是未来智能交通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

第二步将低碳科技与整个共享智能交通业务剥离出上市公司,使得此前低碳科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变为“关联交易”。作为低碳科技大股东的永安行无疑在未来会优先获得低碳科技手中智能交通设备的生产制造订单,而且随着低碳科技业务的扩张,未来还将进入更多的共享交通领域,比如游船、电动车、电动滑板车等,永安行硬件制造的订单也会随之扩大。

当然永安行在低碳科技依然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随着低碳科技的发展,永安行还将享受这家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如果低碳科技未来被并入更大的共享单车企业,对永安行而言意味着更大的设备制造订单将随之而来。

对永安行而言,在共享单车的竞争格局日益稳固之时,放弃与优势企业死磕,转而布局产业上游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当前的共享单车市场,无论是从监管者、企业还是资本市场的动作来看,精耕细作,更加规范,分工更加明确,将是共享单车下半场的主题。随着这个市场格局的日益稳固,迈向新的共享交通领域的步伐也会随之加快,随之而来的将是新的发展历程和新的监管挑战。

猜你喜欢

永安押金单车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长安永安
飞吧,单车
花式退押金
共享单车押金难退引发的思考
永安桥 百年永安
竹乡永安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