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德课上的有效化活动教学》

2017-12-12马鑫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儿童

马鑫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79-01

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怎样让品德教学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构建绿色课堂,营造活动氛围;收集生活素材,丰富活动资源;开展多样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四、倡导多元评价,持续发展动力。真正让有效化活动教学为我们的品德学科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构建绿色课堂,营造活动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品德课开展活动化教学的重要空间,它的选择布置、人气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产生自主的学习需要,激发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情感体验的欲望,进而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室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倡童趣化的教室布置,抓住小學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的画报,并定时更换。另外,可以把课堂搬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可以到书香飘逸的图书馆,可以到看得见蓝天、白云、阳光的操场,可以到热闹非凡的市场……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天地,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空间保障。

二、收集生活素材,丰富活动资源

“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我们现在强调生活和儿童是我们的教学资源,提出新的教材观,视教材为一种范例,就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让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思品课堂提供生动多彩的材料,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题,以此来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素材,建立教材、活动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开展多样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内容标准的特点之一就是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因为“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活动,重视经验与体验的获得,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导悟,也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化教材内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多进行活动并且每一次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时时注意做到精益求精。

四、倡导多元评价,持续发展动力

我们在活动化教学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体现现代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要重视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其他教育参与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多元化的评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看到自己在进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不是一次评价、一人评价定优劣,让学生更多地去注意活动过程,而不是紧盯一个结果,有利于活动化教学的延伸和系列化。

总之,只要在品德课堂上用心组织和实施有效化活动教学,相信,总可以使我们的品德课提高实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儿童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