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12-12马丽娟

考试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马丽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课程理念的一系列更新,热切呼唤着语文课程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采用新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有着重大意义。如何将这种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成为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型教學;阅读教学;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新课改的推行,语文课程理念的一系列更新,都热切呼唤着语文课程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采用新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有着重大意义。但如何将这种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呢?笔者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改进,获得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有效运用的意义及一些方法策略。

一、 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究型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确定阅读的内容、阅读的目标、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方式,自主开展的阅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学生通过分组或者自身进行自主独立地发现目标、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 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中仅仅起到听讲的作用。教师的讲课只是按照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计划进行,是一种“独奏式”教学,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封闭式”教学。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个体差异性考虑得极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 解决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的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学生早已经习惯或者说已经麻木了。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非引导者。于是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他们不爱动脑思考,在学习中总是等待知识,而非探索知识。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 解决学生活动参与有限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出的学生总是存在胆怯、害羞的心理,对于问题不敢大胆发表言论。遇到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足、参与率不高,一个班永远只有三五个孩子相对活跃些。而通过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现象,能激发学生热情与活泼的天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三) 帮助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人为本”的人本化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授课时能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新课改之后,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逐渐地渗透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

三、 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并且积极与教师或者同学交流来获得更丰富、更准确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得到语文潜力的充分发挥、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具体操作如下:

(一)激趣导课,自学探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师手里拿一面导游旗,兴高采烈地说:“孩子们,春天来啦!外面鸟语花香,桃红柳绿,你们想去玩吗?”学生个个兴奋异常,小眼睛闪着光,争先恐后说想去。接着教师神秘质疑:“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玩儿,那个地方呀,名叫‘月亮湾。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月亮湾在哪儿?为什么叫月亮湾呢?月亮湾究竟风景美不美?”……这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带着自己心中的小问号开始自主阅读探究,寻找答案。这样激情洋溢的课题导入真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学习中去。

(二) 点拨解疑,合作探究。

小学生具有爱交朋友,喜欢跟朋友分享的特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当学生自主探究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质疑交流分享,探索得到问题的答案。

还是以《月亮湾》为例,当孩子们自主探究阅读解决心中小问号后,教师让学生围绕“月亮湾美在哪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阅读。通过多形式朗读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并理清课文描写的顺序。此时,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热情高涨,大胆地展示自己,真诚地倾听组员的分享,虚心地接受建议。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学生的思路也更加开阔。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就感,在平等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当出现小组合作学习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教师在关键处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深度的探究,激发孩子们更大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更加丰富有趣。

(三) 实践探究,一语中的

语文虽然是文科性的知识,很多内容都是需要自身去仔细体会,但是小学语文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才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准确、有效。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疑难的解答具有重要的作用,很有可能一句话就点醒了学生,让学生瞬间得到知识的升华。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夕阳西下时的壮丽美。引导学生观看夕阳视频后,定格爷爷奶奶相携看夕阳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爷爷的动作、神态,教师以一句“爷爷满面红光仅仅是因为爷爷的脸被霞光染红了吗?”来质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爷爷奶奶的生活,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突破文章难点。“爷爷满面红光是因为爷爷的脸被霞光染红,更因为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很健康硬朗。”“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是被壮丽的西山、灿烂的霞光所陶醉,更是因为晚年还能与奶奶相依相傍幸福生活而陶醉”。通过教师一语中的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于是精彩的言论便自然迸发。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不再畏惧课文重难点,而是对深层阅读探究有了更浓厚的兴趣。endprint

(四) 结语拓展,延伸探究

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一种相对完整的、规范的教學模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末的结语拓展,通过课堂结语来总结知识,开启下文,延伸探究。只有引导学生对“拓展延伸”进行深入探究,将课堂内外知识紧密相连,才能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更深邃的层次进行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会走路的树》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且总结故事的大意,体会小鸟和驯鹿的深情厚谊后,这时这篇课文的学习也就接近了尾声。课文以“小驯鹿背着小鸟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结束,然而教师的教学没有结束,学生的探究更没有结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续写故事的方式探究小鸟来到驯鹿家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教师用欢快的语气:“可爱的小鸟遇到了小驯鹿,终于知道了原来那不是一棵会走路的树,而是小驯鹿的爸爸,那么当它跟随小驯鹿去了驯鹿家做客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老朋友见面会是怎样的场景?驯鹿一家又会怎样招待小鸟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一个动人的故事吧!”这样的结语拓展,既给学生留有了一定的作业,同时让学生在续写故事中延伸探究,开启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课堂结语才能够将课堂教学完美地结束,而又能让学生意犹未尽。

结束语

只有走进了改革,才能说走进了课堂。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下衍生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改以往教师主导的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我建构吸纳,自主获得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学习探究型阅读方法,最终达到 “学会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洁玲.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研究[J].学周刊B版,2014(05).

[2] 廖常梅.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

[3] 刘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10).

[4] 李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作用[J].课外语文(下),2015(01).

[5] 李茜.基于生命关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反思与改革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