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体系模式的构建

2017-12-12付瑶

考试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小组合作学习大学英语

付瑶

摘 要:在外语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广大师生普遍认可和青睐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在共同合作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及交际意识。但是如何公平公正地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防止某些同学出工不出力,无故缺席小组学习活动的“搭便车”现象,一直是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文章中,笔者尝试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体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约翰逊大学的斯莱文教授首先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十几年前,中国教育教学领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大学英语课堂逐步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也逐步彰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并优化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交流,能更深入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然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部分学生浑水摸鱼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作用,本文将从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及评价作以研究。

一、 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的纷纷扩招,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是五六十人的大班制授课的现象,这无疑给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增添了难度。传统的课堂活动多以师生之间单一的交互模式、或少数学生的表演互动为主,大部分同学参与活动的机会受到限制,学生能力培养受到影响。 因此,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接受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便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们还鼓励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一) 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可根据授课需要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任务给每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让所有学生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不拘泥于传统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督促英语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在组内由其他同学的引导和带领下,调动起其学习兴趣。

(二)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遇到的问题与组内成员展开讨论,甚至就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报告给老师。这样,每组成员把组内成员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解答,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予以及时帮助和解决。

(三) 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英语学习离不开课上课下的互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一个人无法与所有学生同时互动,这就造成了英语课堂上只有部分同学参与其中,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则成为了旁观者。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了课堂的主导。组内成员通过互动、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种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生们为了不让自己的队伍落后,也会精益求精地认真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让自己的团队更加优秀。

(四) 督促学习惰性强的同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效果离不开每一位组员的合作和努力,每一位组员都不希望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惰性较强的同学来说,他们很难主动学习,但是考虑到集体的成绩和荣誉,他们不愿意给自己的团队抹黑,迫使他们努力去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认真完成小组作业。久而久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会让懒散的同学勤快主动起来,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二、 目前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获得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商榷和解决。教师监管不到位,学生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只能对于整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而无法具体对某个成员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个别学生浑水摸鱼,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体系存在漏洞。

(一) 分组时忽略了组内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平均

大部分老师的分组都是课堂随机分,或学生自愿组团。 这种分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容易造成组内成员机会和力量不均衡,组间力量也不均衡,竞争不公平。

(二)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小组活动的任务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不感兴趣,且任务形式较单一。此类现象在目前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没有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来设定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有效性的评价缺乏公正性合理性。

(三)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单一,不利于全面评定其有效性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小组学习无非是通过口头或者书面两种方式完成。学生以派代表口头汇报或者统一交书面报告的形式来汇报其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教师无法检验组内成员具体分工和完成情况。

三、 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体系模式的构建

(一) 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有利于教师公平公正地评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习小组的分配应考虑到组员的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差异,合理分配小组,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才是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不断产生,学生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小组应该定期重新分配。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向不同的组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此外,学生的课堂学习小组和课后学习小组不应该重叠。让学生和不同的同学合作学习,增加了同学们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接受更多人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等,從而开阔自己的视野,使学习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更新优化。endprint

(二) 学习任务内容形式多样化

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今后的就业前景。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其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充分统一起来,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除了传统的口语汇报和书面报告以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录制微电影,编排短剧,创作诗歌小品等形式来展现其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这不仅能充分调动组内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在学习中,还能有助于学生其他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更加方便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具体任务,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三)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多样化

传统的小组学习评定方法主要是对话和书面作业打分的形式。教师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多样性适用不同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打破班级的界限,用竞赛,比赛的方式来评定整个年级学生的微电影,诗歌小品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效果。可以邀请更多教师和领导参与类似小组学习任务成果的评定,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让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必然会促进学生更努力更认真。

(四) 教师的监控要及时有效

通常,教师会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小组进行评分,并且小组每位成员的分数相同。这种做法只反映了小组的普遍情况,而无法体现出组员的差异性,特别是某些成员在一定时间段的进步、退步等学习变化情况。因此,对于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监督其完成任务的每一个步骤和过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对于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教师应该让组长明确记录每个组员的分工和完成情况,以便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客观评定。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定期汇报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反思学习成果,汇报其感触和收获,并及时做出点评和指导。对于以视频或短剧等表现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表现寄予评价,让每个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测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也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评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实施积极的测评体系,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技能。

参考文献:

[1] 余志科,邹舒远,雷萌.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评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4,10.

[2] 符文欣.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14-115.

[3] 张莉.大学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韶关学院學报,20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小组合作学习大学英语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