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2017-12-10朱万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朱万红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以小学数学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做深入剖析和探讨,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进一步重视。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数学教学内容与当今的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的密切,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数学内容,在小学教学当中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利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加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与积极性,并且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模型形式,将繁杂的知识体系转化成简单的认知体系,有效的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理解与认知。

一、创新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包括导入环节、教学环节、评价环节,是一个连续的教学过程,而导入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导入设计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巧用课件动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时,老师可以将抽象的基础数字0~9,制作成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然后通过Flash动画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数字的掌握化抽象为形象,更深刻的掌握教学内容。其次是利用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对称、平移与旋转》时,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图形的动态变化展示出来,使学生通过认真观看来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实物是轴对称图形,进行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来导入学案和目标

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就是要设计出合理的导学案,这是开始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不能以一个好的学案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话,接下来的几步都不能完成好。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把现在日益流行的信息技术与学案的设计结合到一起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等播放给学生,先让学生感受一下数学知识的运用,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设计的学案,这种教学的模式比传统的设计学案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更生动、形象。比如,在进行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的学案设计时,教师如果单纯地利用纸笔来设计的话不仅辛苦而且也不容易传达给学生,但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运用的案例的话,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去完成任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复习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利用多媒体来创建教学的情境还是利用它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们都做了很多的研究。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与“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呢?我们拿《圆柱与圆锥》来进行举例,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时候肯定不可能人手一个模型,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将图形拆开来计算它的周长。因此,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建教学情境,教师首先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圆柱、圆锥以及他们的图形展开之后的样子,让学生针对这些图形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形象、直观。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复习的工作,教师在学生课程结束之后把学生总结、讨论来的知识做成教学视频或PPT,学生在课下针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返回来继续学习,这样既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又能在学生开展复习工作时利用信息技术清晰地还原数学课堂。所以,在“学案导学”模式开展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加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即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多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多边形,并通过多边形的展开、拆分、黏合等,让学生在实验当中体会多边形的结构和表面积变化,形成多角度思维能力。通过亲身制作多边形,了解多边形的构造,面积公式的由来和计算步骤的来龙去脉,把复杂生硬的公式理論通过实体表达出来,化繁琐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把数学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手工表达出来,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五、开拓教学思路,衍生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将学生捆绑到教师身边,传授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十分困难,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难以开展,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传授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想法而非解题答案,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对于“百分数”的学习,教师可以将百分数与统计、概率等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百分数表示概率,独立完成概率问题的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逐步引导,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效果。

总结:在信息技术运用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小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促进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井沟学区白杨树小学 7318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