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开展

2017-12-10金水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散文阅读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金水珍

摘要:散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它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写作能力,同时由于它文质兼美,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更能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语文教学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根据课标要求及散文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入“眼”解读文本,以达成读者与作者文本的圆融。

一、高中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散文教学模式的盲目性

当前,高中散文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主要是因为散文的一些特点导致的。比如教材中的散文内容比较通俗易懂,能够实现文本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散文所展现的美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欣赏目光;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独特性决定了散文教学改革有很多方式。随着课改的强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浪潮扑面而来,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新理念、教学新思路铺天盖地地飞来;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种盲目追随教改的做法会导致语文课改“剑走偏锋”,如把课堂上的“分组讨论”称之为“合作式学习”,在课堂上提几个问题就变成了“问题解决”教学,甚或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只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华而不实,导致了散文教学核心内容的丢失。

2.对文本解读的忽略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散文教学的认知有一个误区,即他们认为现代散文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形散神不散,学生能够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可以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有的教师以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由,不愿在散文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目的是节约时间去进行其他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些语文教师对课文文本置之不理,拿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让学生阅读鉴赏,并认为自己是在灵活地使用教材,是在学习新课标理念。如果说忽视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师所不应该的,那么,对文本的解读放任自流的做法,更是我们语文教师所不可取的。“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必须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出发,不能漠视文本的自身存在价值。”作品既是人文的,又是科学的,不是学生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能为了创新,就可以凌驾于文本之上,肆意误解甚至曲解文本的本意。这样,既损害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助长了学生虚浮、轻率的学风,这对培养学生严密、准确的思维能力十分不利。

此外,当前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经验以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不仅直接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不利于让学生学好书本知识。

二、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点出“文眼”

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有:①表指代性的词语,如“此”、“这”、“即”等;②表示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如:“相反”、“与此不同”表语意转换、“更加”、“而且”表示递进;“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并列;“首先”、“其次”等表示承接;“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示因果等等。

“文眼”就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围绕着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统一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文眼”既是全文的主旨,又是行文线索。在散文中,“文眼”往往是一段深含哲理的话、或是包含激情的言词、或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散文的“文眼”虽不固定在某段某处,但也有规律可循。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个句子就是本文的“文眼”,它开篇点题,统摄全篇,使思念父亲的深情笼罩全文,映照全篇。

三、借助文本内容,准确探知文章主旨

内容是散文最本质的凭借。散文取材自由,题材广泛,其抒写的内容一般是细致的、琐碎的、看似零乱的,但这些内容都是有指向的,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作者内心“真我”的抒发、表现。换一句话说,它们能进入文章,组合成一个整体,都在受着同一个主题的制约、统率,它们共同承载着作者表情达意的任务。因此,这些内容,就有了别样的韵味和内涵。

对于一篇散文作品而言,写什么是很重要的。這个“什么”,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材料,它包括景、物、人和事,内容的选择要服从于主旨的需要。它们是作者经过筛选后的产物,也是和作者内心情感表达相吻合的。散文的情感,一般都附着在这些实实在在的“物”上,才具有真实可感的力量。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用“回溯”的方式,借助这些材料,去探求作品的感情、思想和意蕴,并逐步进入审美判断的精神境界。

如同是写秋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写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富有生机的秋景,即便是“寒秋”,也是一幅壮美的秋景图;而郁达夫《故都的秋》里,“秋天院落”也好,“秋槐落蕊”也好,都弥漫着一种秋的萧瑟。这样的差异,除却作家个人的性格因素,更重要的恐怕和作者在文章中要传递的情感信息有关。

四、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朗读在文本语言的品味中作用是很大的,可学生不愿读、不敢读、不会读,影响了文本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中的作用。重新审视朗读的作用,我们能发现朗读具有个性化、仿真性、细致性、思辨性等特点。针对中学生的朗读实际,朗读应该提出放胆、适宜、反复三个要求,通过以境促读、以说促读、以听促读等方法或途径放情朗读,从而深入品味文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是美丽的,语音是美丽的,出自肺腑的声音,更有其美丽之处,有让朗读者和听者感动的地方。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放声朗读,一种雄浑豪迈的感觉会油然而生;如果默读,品味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放声朗读,无疑是深入品味文本语言的重要途径。

总之,散文是一种文质兼美的文体,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散文,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以及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甘雪晶. “文本细读法”在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D].海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学 332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阅读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以群文阅读助力中考复习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