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生为本”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2017-12-10黄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趣味实验以生为本初中物理

黄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并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当中。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趣味实验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绝对性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教师“灌输”的知识,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而且课程内容也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对物理课堂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现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更应该践行多年来所提倡的素质教学理念,渐渐将以教师为主体的物理授课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薄力。

一、物理过程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在实际教学当中,一些学生时常向教师反映做题时总是不会分析物理过程、找不到解题思路,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或者试卷时也可以发现学生的解题过程不清晰,并且还有胡乱使用公式、定理的现象。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加之,一些物理定义、过程也比较抽象,仅仅依靠黑板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将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讲解清楚。

幸运的是现阶段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图片、视频等内容呈献给学生,再结合上教师详细的口头描述,这不但有利于他们理解、记忆复杂的物理运动、变化等过程,而且能将物理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从而增加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好感,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并且能够和“水的物态变化”知识联系起来,我给他们播放了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并辅以讲解。学生们从视频中可以了解到:河水、土壤中的水甚至于植物中的水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后都会经过汽化过程变为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在遇到高空中的冷空气时会放热,有的会液化凝结成为云中的小水滴,而有的直接凝华成为小冰晶,当水滴或者冰晶汇集到足够大的程度时就会以雨或者雪的形式落到地面上……通过生动的视频演示学生还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水的能量变化:液态的海水吸热汽化为水蒸气、固态的冰山吸热升华为水蒸气、小水滴放热凝固为冰晶等等。课后,学生们都感觉水的循环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就像电影一样深刻的印在脑海中。由此可见,将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运用视频、图片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够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印象,而且他们也更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使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接受。

二、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接轨

一些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不注重物理知识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教材中的内容,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利于他们对一些规律、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情况,他们也不能及时从所学的物理知识中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此可见,物理课程严重脱离实际,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产及生活实际接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类在现实中怎样利用一些物理规律方便我们的生活,以便于他们识记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形变和弹力”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们用手拉橡皮筋,通过感受自己手指用力的大小以及观察橡皮筋在拉伸过程中的长短变化,体会物体“形变”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问学生:“当你们用力拉伸時,橡皮筋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齐声答:“橡皮筋变长了,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当学生们完全松开橡皮筋后,它又能马上恢复原状。这样一来,学生便对“形变”和“弹性形变”这两个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够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而且学生对物体形变程度和用力大小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概念:用力越大物体的形变程度就越大。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现实中的形变现象,我让他们试着联系自身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一些物体发生“形变”的情况,他们都非常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有学生说:“在玩游乐园中的蹦蹦床时,当我落下后,蹦蹦床就会凹陷下去发生了形变,然后它再把我弹起来恢复原状,这时它发生了弹性形变。”……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将“形变和弹力”的相关知识与生活当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增加了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三、趣味小实验融入物理课堂

虽然物理和数学学科相比抽象性和理论性偏弱一些,是一门自然类的探究科目,但由于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授课方式单一、没有新意,难免会使一些学生感觉物理知识比较枯燥,从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去改变教学中的这一不利状况,如:在学生困乏的时候做一些小游戏或是讲到比较难的章节时做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趣味小实验,让学生对物理科目产生好感,进而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液体压力”这一知识时,学生们普遍感到这一章节的内容较多、较深,学习起来比较有压力,学习劲头和信心相对较弱。因此,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引入了“探究影响水压大小因素”的趣味小实验。因为实验过程比较简单,也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实验过程主要由我操作、引导,学生们则进行观察、思考。当学生观测到饮料瓶上不同高度的小孔喷出水的距离不同时,我便引导他们:“为什么水喷出的距离会不同呢?”学生稍微进行了思考,答:“和水的深度有关。”我又问:“那水深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吗?”学生答:“水深和液体压力有关,水越深水压也就也大,所以低处小孔喷射水的距离最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学习“压力”“浮力”“压强”等章节内容时的压力,而且还增强了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就要以学生为先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们难以适应的一些授课方法进行改善,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探索能力,这样一来,物理课堂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闫德伟.让学生动起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1).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710068)endprint

猜你喜欢

趣味实验以生为本初中物理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法探讨
浅析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