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能生转化策略探究

2017-12-10王兴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潜能生心理疏导转化

王兴飞

摘要:在教学工作中,几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表现不如其他学生优秀,但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却有潜力可挖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即所谓潜能生。

潜能生的普遍存在,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问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潜能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本文通过对潜能生的调查,对潜能生的心理表现进行分析,探寻潜能生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潜能生;转化;策略;逆反;心理疏导

一些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学条件先的学习生活,不能发挥和展示出潜在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差”或者“行为表现不良”,这样的学生,即所谓的潜能生。

一、潜能生的表现及心理特点

和一般学生相比,潜能生由于不足和缺点明显,通常具有显著的消极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自卑心理

这些学生往往由于因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其他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他们对别人的讲话只是被动的听,做起事情来,缺乏自信心,缺少自主意识。

2.逆反心理

潜能生由于缺点和不足较多,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导致他们在情感上轻视家长和老师,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尤其在被歧视和误解时,他们便会对老师的批评产生极其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不惜以违犯班纪、校纪或者恶作剧的形式来“引人注目”,满足于自我存在的表现欲。

3.疑惧心理

潜能生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常常会主观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给自己“小鞋”穿,以至于对关心自己的老师也不愿意接近。有时凭空臆测、怀疑同学背后捣鬼,怀疑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也可能认为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人们对他们采取疏远、躲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甚至以辍学和出走来要挟。

4.矛盾心理

潜能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的集中矛盾:

(1)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心的矛盾。

(2)要求上进和意志薄弱的矛盾。

(3)渴望关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

(4)逞强好胜而得不到欣赏和表扬的矛盾。

二、潜能生形成的原因

潜能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通过分析研究潜能生发现,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学校以及自身四个方面。

1.家庭的原因

在农村,很多家长在外打工,只能每个月寄给孩子生活费,根本无法给与孩子应有的思想上、情感上的最基本的家庭教育。即使部分家长在家,也不懂基本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潜能生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2.社会的原因

当今社会,充满各种各样的诱惑,存在各种不良的风气,加上青少年本身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弱,导致部分青少年道德观念的沦丧和思想的堕落。

3.自身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是非不分;学习上兴趣不持久,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意志上自制力差,没有顽强的毅力。

三、潜能生的转化策略

1.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1)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潜能生长期生活在批评和指责当中,对教育和批评已经习以为常,有较强的“免疫力”,批评越强烈,防抗的情绪越大。一旦师生间形成对抗,就意味着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门被关上,任何的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教师只有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痛苦和快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困难,逐步消除潜能生对教师的防范和抵触心理,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对潜能生才会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

多会水到渠成。

(2)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会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在潜能生转化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教师应该拿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有及时对潜能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必要的表扬和奖励,才会重塑他们的信心。

(3)注意批评的艺术。潜能生在转化过程中会犯老毛病,教师的批评应把握分寸,言语不要太尖锐、刻薄。在使用批评的手段时要讲究艺术,那么如何运用批评的艺术呢?

①批评要“对事不对人”,批评的对象应该指向学生的行为。教师在批评时,应从学生行为本身有何危害,危害是什么,而不对人进行攻击、人生侮辱等。

②批评要有针对性。批评学生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优点,还要考虑学生所犯错误的情况,使批评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4)给潜能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学士、生活中对潜能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成功者的喜悦。比如降低难度提问,让他们担任课代表,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增强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想进步的愿望。

2.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疏导

(1)传授正确、清晰的道德准则,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认知理解和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形成一个人道德品质的起点。要转化潜能生的道德观念,必须把正确的道德准则传授给他们。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一旦形成,便会产生相应道德准则,并能自觉地利用这一准则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尊重、信任,重塑他们的自尊心。在潜能生自尊心的重塑方面,批评、责难只会适得其反,因为潜能生自尊心的丧失很大程度上于教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批评有关。所以要以尊重、信任为突破口,从情感上主动接近他们,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将尊重与信任作为转化潜能生的重要桥梁,认真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可否认潜能生最需要教师的爱,最渴望教師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尊重和信任才能重塑他们的自尊心。

(3)欣赏、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不同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潜能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找回自信,力求上进,只有这样才能使潜能生重塑自信心和上进心。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意识的设立多种奖项,“降低”一些项目的标准,使潜能生也有争取奖励的目标,重燃希望的火花,产生努力的愿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表现优秀的学生,更要关注潜能生。只要我们努力创造出适宜的条件和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针对不同的潜能生,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就一定能够让他们在校园中自信地学习,有尊严的生活,快乐地成长,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9大技巧》,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里特点与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国郭:《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傅建明:《班主任工作手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渔沟中学 223001 )endprint

猜你喜欢

潜能生心理疏导转化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