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起情感火花 让课堂绽放光彩

2017-12-10梅莉青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

梅莉青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阵地。优质高效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心旷神怡,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人常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极为重视启发式教学,曾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应用案例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达到传授知识、培養能力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景。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课文《小草和大树》一课时,我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潜能,课堂气氛活跃,令我至今忆来,仍颇具成就感。这节课是学习课文《小草和大树》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难点是对于文中出现了两次的“小草和大树”不同含义的理解,针对这一难点,我展开如下教学:

片段一

师:课文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在文中骚赛的回信里也提到了“小草”“大树”。我们大家先一起朗读一下骚赛的回信。

生(齐声):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骚赛的回信?骚赛信中说的小草是指什么,大树又是指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看谁能解开老师的疑惑?

(看到学生都保持沉默,毫无头绪)我开始试图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那么大家想一下,自然界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区别是什么呢?

(学生窃窃私语)

生(少数):小草长得很矮,大树长得高。

师:那小草和大树的这种高矮的特性能改变吗?

生(齐声):不能。

师:骚赛在回信中让夏洛蒂放弃追求什么呢?

生:文学。

师:为什么呀?

生1:骚赛认为夏洛蒂的追求是可贵而徒劳的。

生2:骚赛认为文学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师:骚赛说夏洛蒂的追求是可贵而徒劳的,可贵在哪里,又为什么说徒劳的,徒劳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徒劳的意思是空自劳苦,白费心力。

师:那也就是说,在骚赛看来夏洛蒂在文学上的努力是白费力气,在他看来夏洛蒂会不会在文学事业上取得成功?

生:不会。

师:对,骚赛认为夏洛蒂在文学事业上有追求,精神可贵但只是徒劳,不会成功。骚赛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老师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介绍一些资料,大家就能更好地理解骚赛的看法。夏洛蒂当时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正如我国古时候认为女子是不能上学的一样,因此民间故事中的祝英台想上学就得女扮男装,而夏洛蒂当时所处的时代也充满了各种偏见,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就认为妇女是不能从事文学事业的。现在知道了吗?

生(齐声):知道了。

师:好的,现在我们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上。骚赛是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他在文学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当时的夏洛蒂却是一文不名。如果我们用小草和大树来打个比方的话——

王同学(优等生):夏洛蒂是小草。

生(齐声):骚赛是大树。

师(边说边表演):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骚赛在信中训诫夏洛蒂:你既然是棵小草,就安安分分做一株小草,文学是我们这些“大树”应该从事的事业,不要瞎折腾!

生(笑):对!

师:既然是小草,就应该追求“小草”的事业,而不能徒劳地追求“大树”的事业。那么小草指的是——

生:妇女能从事的事业。

师:那么“大树”呢?

袁同学:男子的事业。

师:能不能换个说法?

生(情绪高涨):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

片段二

师:夏洛蒂面对骚赛的讥讽和偏见,遭受重重挫折,仍未放弃自己的追求,终获成功。文章最后一段这样描述: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里再次出现“小草”和“大树”两个词,我们该怎么理解呢?

熊同学(指名回答):“小草”是指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是指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

师:那么按照你的说法就是,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变成“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是吗?

生(大笑):不是!

师:所以,大家换个思路。夏洛蒂姐妹将“小草”浇灌成“大树”,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那是什么呢?

李同学(脱口而出):诗人骚赛说,文学不应该是妇女追求的事业,夏洛蒂却在文学上取得了成功。所以“小草”是指文学事业。

师:那“大树”呢?

(生又再次沉默)

师:夏洛蒂硬是将低矮的“小草”浇灌成高大茂盛的“大树”,其实就是说夏洛蒂在传统观念中认为妇女不能从事的文学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这种成功如同人们眼中的——

生(齐声):大树。

师:对,夏洛蒂在文学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就像高大的树木一样,令人仰视。所以“大树”是指?

生:夏洛蒂在文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功和影响。

片段三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看似最简单却最具发散性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见证了夏洛蒂由“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有何感想呢?

戴同学: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困难。

王同学:一旦确立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地努力,不能轻言放弃。

袁同学:不能过于轻信所谓的权威人士的意见,凡事都要有自己的想法。

徐同学:只有勇于尝试,才能知道自己能否实现理想。

袁同学:当发现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不论怎样都走不通时,就要重新选择一条,不能钻牛角尖。

师:大家说的不错。只要我们面对逆境,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能够为了理想不懈努力,老师相信,我们也可以将“小草”浇灌成“大树”!

总结:在这节课堂上,学习气氛整体上是轻松而活跃的。我合理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得到极大调动,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效果明显。今后,我愿和学生共同努力,一起营造别开生面的课堂,快乐的课堂。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铁峪铺镇桃花铺小学 7262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