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王》课例比较研究

2017-12-10曾贵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教学内容

曾贵娇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老王》一文作为研究对象,在比较韩军和黄厚江两位优秀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的基础上,探析回忆性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散文教学设计的指向等相关问题,目的在于在课例比较中寻找本类文体的教学点以及教学方法,同时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加有科学有效的解读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实践、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指导相关语文教学工作,促进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散文教学;教学内容;名师课例

名师教学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对象,他们在语文教学上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拟从韩军、黄厚江这两位语文特级教师所执教的《老王》課例出发,在对其课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两位语文特级教师在回忆性散文教学过程中的精髓,以便日后为语文教师提供正确的回忆性散文教学方式。

一、“说”课:《老王》课例比较研究的背景介绍

正如我们常说的“一篇精彩的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殊背景下有感而发的产物,文章的背景介绍对于文章的理解很重要。”因此,两位语文老师的课例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掌握课例背景的基础上进行。下面把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整理,方便后面内容的阐述。

1 .《老王》课文内容阐述

《老王》是杨绛写于1984年的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文章是以老王与“我”的交往为主要线索,记述了主人公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主人公老王虽然生活窘迫,孤苦无依,一只眼睛还有问题,但是在精神上却没有受到一丝的污染。他淳朴善良,懂得感恩,为作者一家做了很多,典型的就是文中老王给我们家送香油和鸡蛋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在那样一个苦难、动荡的年代里人性的光辉。同时,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杨绛和她的家人同样也遭受到了众多的不幸,他们的心灵和身体都饱尝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面对老王这样一个底层劳动人民,作者及其家人仍然非常关心。正如他人所说,整篇文章我们都应体会这种以善良体察善良的情怀,这样才能融入其中。本文平淡中和而又蕴含哲理的语言是这部作品的重要鉴赏价值,也是成为其入选多版语文教材的原因之一。

2.两位教师教学《老王》的教学内容

韩军老师将此文文本体式定位为现代叙事散文,教学内容是在分析老王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探究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该不该感到“愧怍”以及如何表达“愧怍”。

黄厚江老师认为此文应该定位为现代写人散文。应该教会学生正确阅读写人叙事类的现代散文,读出散文背后的“我”的情感底蕴。

二、“评”课:从几个维度比较两位教师教学《老王》的不同

1 .教什么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韩军老师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分析老王的“背运”和杨绛的“幸运”;二是探究谁该为老王的悲剧“愧怍”,怎样表达“愧怍”。而黄厚江老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至始至终都很明确:教给学生阅读现代写人散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要读到文章内老王的人物特点,更应透过老王,体会本文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特点。从教学内容上老看,韩军老师的教学更多的是停留在形象层,包括他对于老王人物特点的分析、对杨绛的人物分析,黄厚江老师的教学内容则从形象层上升到了意蕴层,在概括分析老王人物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研读老王给我们家送鸡蛋香油的场景,分析老王的心理活动以及“我”态度和反应,从而窥探出两个社会阶层的隔阂和距离,在品词析句中读懂作者真正的“愧怍”,理解本文文眼句的深刻含义。

2.怎么教

通过对两位语文教师《老王》的课例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两位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的主问题设计。韩军老师初读阶段主问题设计是:人有命运吗?阅读全文,找出老王的“不幸运”和杨绛的“幸运”要素。精读阶段主问题设计是:将老王的不幸与杨绛的“幸运”进行对比,思考杨绛愧怍的原因?假如你是杨绛,请给老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愧怍。总结阶段主问题设计:谁造成了老王这种命运?难道只有杨绛应该表达愧怍吗?谁更应该先于杨绛,表达愧怍呢?而我们看黄厚江老师各阶段主问题分别是: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全文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大家能不能找到一个确切的词语来表达在作者“我”的心中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作者是不是真的是幸运的人?

通过上面的汇总可看出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明显的主问题设计意识,并且在主问题设计时都遵循了“对话”原则和以文本表达为核心的原则。但他们在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特别是精读阶段,在主问题的设计的侧重点上是各不相同的。为此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自然不同。

三、“议”课:《老王》课例比较研究对于回忆性散文教学的启示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见一堂课的教学是因人而异的,尽管每个人的教法我们无法照搬照抄,但是从可以从中获得阅读教学的启示。

王荣生教授在其书中说到一堂课的较高标准是教学内容的现实化,也就是说教师想教的和教师实际在教的内容应保持一致。观察了两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课例,最深的感触也是这一点。我们经常会说散文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文体,写起来很自由散漫,教起来也是模模糊糊,很少会有人会去批判散文教学教的对或者不对,但是争议却总是很激烈,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读散文都会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感受不同,所想要教的内容就不同。不管两位老师的切入点是什么,我们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最终的落点都是和实际相符的,尤其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尽管因资源问题,并没有找到相关教学视频,但是从课堂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首尾呼应的课堂是多么完美。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在备课方面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的,备课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都不能随随便便的开始,更不能毫无章法的进行,明确自己想要教的,真正教自己实际要教的,这是课堂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4]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341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教学内容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