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语文课外延伸阅读的分析与探究

2017-12-10叶少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析方法

叶少坪

摘要:课外阅读属于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关键部分,是同学们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还是课堂授课的有效配合与有效延伸。文章主要讲述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延伸阅读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延伸阅读;方法;分析

初中阶段,特别是七年级上学期,是小学和初中衔接的过程,还是学生们思想活跃的重要时期,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课外延伸阅读,使课外阅读植根在学生的心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新课改环境下,根据教学实践,下文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析。

一、调动初中生课外延伸阅读的兴趣

当前,学生们的阅读环境十分卓越,有计算机、电子词典等诸多电子设施,可是纸质读物仍然是最方便的。所以,通过读物介绍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可行的。作品的介绍形式、方法十分关键。充实多彩、灵活多元化的作品介绍,通常可以激发初中生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一睹为快、渴望阅读的欲望。

比如,阅读精彩段落。声情并茂的阅读文章中优美的段落和讲解其中引人入胜的经典故事,就能够很好地引起初中生阅读的兴趣。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对景物的精彩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上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声情并茂的阅读立马让初中生对作品产生想读的欲望。

二、阅读内容上重视渗透与整合

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大的想象力与求知欲。老师要按照初中教育纲要及进度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接受水平,引导初中生编制阅读书目,选读充满趣味性,浅显易懂的经典作品,像《金银岛》、《骆驼祥子》、《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选择课外阅读作品时,老师要兼顾到初中生阅读书目从小学朝初中的过渡;需考虑到初中生的书目版本由满足小学高年级同学读的简写本向符合初中生读的青少版本的转变;真正实现小学课外延伸阅读作品和初中课外阅读作品的有效渗透与统一,实现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等学科的有效结合、渗透与整合。如此一来,不仅防止了中学生在课外延伸阅读早期的随意性,还激发了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感觉阅读课外作品不难,并兼顾到了不同初中生对不同读物的要求,作品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

三、课外延伸阅读上加强激发与鼓励,注重全方位、有创意阅读的点评

1将学生的摘抄卡于“课外延伸阅读园地”上展示,针对阅读量丰富、文字整齐、材料摘抄正确、內容点评合理独到的学生进行奖励;对敢于质疑、有见解、充满想法、有创意的学生,重点赞扬,重点奖励。采用该种激励方法,不仅可以使全部的初中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还可以分享他人的阅读乐趣,能够确保下一次的阅读摘抄能正常进行,从而激发与调动了初中生课外延伸阅读的积极性。

2一本课外刊物读完以后,老师要引导初中生根据该本读物提问题。同学们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这一沟通方式是对这部作品的再回顾、再认识、再升华的过程,还是提高初中生“说”书水平的过程[1]。有计划的进行活动课,也可以组织一些有竞争性、评价性的课外延伸阅读竞赛、演讲比赛,激励初中生更好地阅读,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如此一来,在“阅读”中,在“说书”中鼓励,在“写书”中激励,出现一个鼓励成功的有效循环,争取使初中生的阅读水平、感知能力、记忆性、思维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在课外延伸阅读中慢慢获得培养、锻炼与提升。

四、将课外阅读融进课堂

将课外延伸阅读融入课堂是指以文章为核心辐射开来,经过扩展文章外延来增加初中生的读书量,而且提升初中生的读书兴趣。引导他们形成终身阅读的观念,使他们可以在阅读中成长。如此一来,对文章进行延伸阅读,不仅不占用初中太多的时间,还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对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堂,有意识、有计划地经过课堂讲学来引导,如此不仅可以令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还可以确保课外延伸阅读的时间。

1.同步阅读

老师引导初中生选择与教科书内容有关的作品和课文进行同步阅读,有利于初中生不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让课内外阅读实现补充,相得益彰[2]。在各个单元的课堂讲学中,老师可以选一篇课内的讲读课,在初中生了解了课内知识点后,根据单元的教学需要,从题材、结构、主题等单项或多项内容就同一篇课外作品展开比较阅读。比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就可以选择刘绍棠先生的文章《思,在百草园》,让初中生知道百草园的现况,从而更深刻地被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2 .充分使用课前三分钟

老师可以使用每节语文课教学前的三分钟,要求同学们将最近阅读的、认为有价值的作品通过演讲的方式向其他同学推荐介绍[3]。内容包含:作者简介、读物价值、内容简要和基本观点以及自身在阅读中感受最深的几个段落等。每节课根据学号来轮流进行,每一次演讲以后,老师就进行合理的评价。

3 .开设课外阅读课

每周开设一堂课外阅读课,由老师选择或阅读轮值小组给全班学生推荐,阅读一篇不超过2000字的作品。课前,老师将作品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外阅读课由老师导读、同学们自读、互相探讨、进行总结这几个基本环节组成。如此不但使初中生交流了阅读感受,而且还检查了他们的阅读情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外延伸阅读是一种愉快辛苦的感受体验。经过阅读,老师可以指导初中生产生独立的阅读意识;经过阅读,老师可以培养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思考能力、思维水平;经过阅读,老师可以引导初中生丰富并完善自身的生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建立高尚的价值观,争取达到知识、技能、情感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于翠玲. 中学生名著读物的出版偏向——兼论从媒介素养角度引导中学生阅读名著[J]. 编辑之友,2013(04):23-25.

[2]叶素萍. 名著伴你健康成长——农村初中学生课外读物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 科技信息,2016(03):314-315.

[3]袁远辉. 名著导读:一篇触发 牵线引导 阅读全书——以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导读《水浒传》全书为例[J]. 语文知识,2015(06)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螺溪中学 5166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分析方法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分析:是谁要过节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回头潮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