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017-12-10陈仁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陈仁凤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越来越多地向素质教学转变,但由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相对忽视兴趣培养,造成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兴趣学习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探究教学法等方面探析了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以为关注此问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好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礎,更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生语文兴趣学习现状

许多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作为语言学习的语文课会如此的死气沉沉,学生为什么如此不配合?其重要因素,还是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如果只把小学生不配合授课归结为语文学科难以调动气氛,就会失去改变沉闷课堂的机会。小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常常通过两种模式表现出来:一是只有教师说话的“绝对安静”式课堂,二是“异常热闹”式课堂这两种现象都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没有融入课堂时的表现。

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教学对学生兴趣培养产生负面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多使用“被动式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并机械地做记录,没有思考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教师由于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内容单一、枯燥,学生由于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不仅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授学生时,通过引入、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景,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以此对课本有了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景设置,需要教师对情景进行创设,教师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情景的设置:一是联系生活法以实现在实践中实现语言应用;二是实物演示情景法,用实物帮助学生机内情景;三是采用语言描述情境法,让学生在描述文章的过程中把握学习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一次小学语文一次识字课程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其中,教师要完成对生字:枫(fēng),梧(wú)的教学。教师通过将学生带入日常生活场景,实现了对新字词的科学教学。教师在课 堂的开始对学生说:“同学们!秋天来了,树叶也变颜色了,大家都看到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呢?”学生回答:“黄色,绿色,红色!”教师:“是的,那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哪种树叶子发红呢?”此时学生们开始举手,教师点了其中一位学生,学生答:“枫叶!枫叶的颜色是红的!”教师:“非常棒!那么老师又要问大家了,谁知道枫叶的枫怎么写呢?”学生:“老师我来!”教师:“好的王同学过来写。”王同学来到黑板,写下了“枫”字。此时,教师再次提问同学:“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枫长什么样了,谁来告诉老师枫字的由来吗?”同学:“不知道。”教师:“我们知道枫叶是秋天变红的,秋天的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就红了,所以枫字一边是树木的木一边是大风的风,同学们这样知道了吧?”学生:“知道了!”此时,教师可以准备卡通图片,并对学生说:“那我们就再回想一下风字的由来。”教师拿出大风的图片:“秋天的风一吹”再拿出枫树的图片:“树叶从枫树上掉下来,就成了枫叶,大家这回是不是记住了呢?”在保证学生牢记“枫”字之后,教师再对同学们说:“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梧桐吧!”认字过程与“枫”字一样,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被集中在课堂,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多媒体教学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相关研究表明:试听并用时,人对事物的记忆效率远远大于单纯使用一种手段进行记忆的效率。不仅如此,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小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可被大大提高。此外,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课外辅导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例如,在《赵州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和牢固、美观的特征,从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有了了解。但仅仅通过课文,学生对赵州桥的印象必然只是浮于表面,为增强学生对赵州桥立体、全方位的认识,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图像与其他影像资料,了解赵州桥的结构,并观看其他大桥的修建情况,在对桥梁有了较为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赵州桥以此种建筑形式进行建造有了深入认识。这种形象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枯燥讲课的方法,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3.小组探究教学法 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不同的人在一起讨论、思考,可以发现一个人无法发现的问题,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这种生生互动中,学生们一是在交流中深化了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认识;二是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取长补短,优化自身观点。如教师在教授《天净沙》时,让同学们通过对曲子景物的描写,分组讨论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分组讨论时,让学生通过参考课后注解,了解曲子中每一句的意思,并参考作者生平对其中心思想加以总结,分组进行发言。这种教学方式使被动学习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了同学对语文教材内容的记忆,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立体概念,利用小组探究实现了取长补短。通过分析可得,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可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以上方式完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娘加先.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 成功(教育),2013,(22)

[2]李文清,姚恒朋.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枧坝镇黄枧小学 5633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