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性研究

2017-12-10罗时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罗时洋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触与理解物理知识,教导他们正确的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运用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法。近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中学物理的新课程标准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动,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学物理的教学的运用与实践逐步进入到大众生活的视野,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

随着教师们的深入研究与探讨,逐步形成了一套严谨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同学们的上课集中力,课堂知识理解的领悟力,同时有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控教学的进度,更能够展现教师的主导能力以及学生们的主体作用。本文通过具体教学过程来研究教学方法的作用与实践意义。

一、心理法

这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更能清晰的掌握知识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提高推理物理过程的能力,同时也会使物理知识内容连贯。大多数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一些好的教学案例,会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透露出其自身的教学优势,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实这并不能促进学生的上课集中性,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有一些学生会有极强的抵触心理,这反而会使学生的成绩波动,不得不说这是教学的失败。所有学生在物理知识中都有他们所知道的东西(其中一些可能是错误的),他们熟悉的东西,以及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的事情。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物理教师就是要利用学生们的猎奇心以及关注学生们的重点走向,来规划好上课的节奏,掌控学生们的心理动态,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

二、发现法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发现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特性,学科的性质及具体的教学方式,灵活实施、科学设计,严密组织。例如用发现的思维来学习《高中物理必修Ⅰ》第二章的自由落体运功规律。

例:假设自由落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功,则其加速度是不变的,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得,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为:Vt=at。由此可知,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功的速度是均匀增加的。从静止开始,每隔Ts,其速度分别为:0,Ta,2Ta,3T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功时,用V0,V1表示该过程的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则在某一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

由于物体做自由落体的初速度为V0=0,

即可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变化,自由落体运功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所以,根据上面的理论可知,只要证明纸带上的位移与对应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或证明各时刻的速度均匀增加,就可以验证我们的猜想。

随之,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个小组分别进行探讨与研究,小组一:证明纸带上点的位移与对应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小组一通过不断的验证,以及同学之间反复测量最终得出了,所想要的结果,结果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位移与对应的时间的平方的比值相等,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小组二:证明各时刻的速度均匀增加,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

小组二与小组一分工不同,相对来说会更加的精确,耗时较长,但是通过同学们不懈的努力,最终得到苏需要的结果,结果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的各时刻的速度均匀增加。

从上面的实例中可以看出,运用发现的思维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通过严谨的数据整理分析,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结果。

三、互动法

通过增加教师上课时的一些肢体语言,与学生展开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上课集中性,也会大大改善课堂氛围,便于教师展开教学过程,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不过在与学生进行互动展开时,教师要把控教学进度,万不可互动过度,耽误教学过程。

在展开互动时教师要适当增加物理知识的应用,便于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物理知识。此方法一般适用于概念教学与规律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同时还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四、演示法

在演示之前,教师首先要创造演示的条件和明确演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有助于演示的顺利进行。例如使用演示教学法来学习大气压强这一章节。

演示:拿出一个粗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想管内注入水,至满。

教师:为什么谁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因为手堵住了管口。

教师:若此时将管倒过来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

学生:会或者不会

通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运用演示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大大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演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便于更加理解。对学生启发的恰到好处,也是演示教学方法中的一大亮点,但是需要了解的时课程知识是否有利于进行演示教学法,如果有的课程限于教学条件以及内容的局限性,无法进行演示教学法,可进行其他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果一味的执着使用演示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五、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当的进行改革,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教学水平,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当然任何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同时各个教学方法也不是相互独立的,要学会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洪松.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62.

[2]季小星.城乡高中物理单元整合教学探析[J].山西农经,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萧山中学 310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