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成长之花开在培训枝头

2017-12-10陈默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收获启示培训

摘要: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我经过两天的听课学习,结合名师观摩课,浅谈语文课的教学艺术性;结合王帮阁校长的作文课展示谈谈作文教学;最后谈了教师的职业快乐问题。

关键词:吉林名师课堂;培训;启示;收获

2016年10月12日13日吉林省“帮阁”名师团队赴我市进行“送教下乡”活動,全市的语文教师参加了由教研室组织的这次培训学习活动。这两天,我共观摩了五节语文课,聆听了王帮阁校长的形象而又精彩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并且还感受了“帮阁”名师团队集体备课研讨的浓浓的学术范围,受益匪浅,令人反思。可以说这是一场东北风与西北风合刮起来的“旋风”,让人兴奋不已。

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这次能有幸走近名师,走进名师课堂,实乃幸运。首先,我从李晶老师主讲的郑振铎的《猫》说起吧。李老师三十多岁,全国名师,戴一副眼镜,气质明丽,谈吐不凡,堪称是语文老师的“范儿”。她备课从学情出发,将郑振铎的《猫》定位于散文。她上课亲切自然,始终面带微笑,有着极为标准的普通话,播音员一般的磁性音质将学生和听课老师深深吸引,一节课下来如行云流水般水到渠成,毫无斧作之感,犹如巧夺天工,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我从天空中飞过,却没有留下痕迹。”李晶老师讲授的《猫》一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较好地发挥了语文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如何去完善自我。总之,李老师以她丰厚的语文素养张扬了大气,文路、学路、教路融为一体,并且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似乎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真正的语文课了,我在欣喜之余,更有几分感动。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课的教学艺术性,除了老师具有丰厚的语文教养,扎实的基本功之外,我认为语文课的艺术性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教态上亲切柔和如春风化雨;二是语言简洁幽默,表达清晰;三是问题设计要科学合理适度可行;四是教师评价语言要丰富,及时表扬学生。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职业情感去点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不一定是诗人,但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语文教师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这对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想结合王帮阁校长的作文课展示谈谈作文教学。10月13日上午我观摩了王帮阁校长的一节作文课《作文应善于发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也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的现状,让我们语文教师头疼,甚至束手无策。我觉得目前我们上作文课指导性不强,针对性不够,而王帮阁校长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而朴实的真理:作文要贴着生活来写。他从学情出发,从教材出发,摒弃套写作文和写作文说套话空话的做法,他罗列了教材中第一、二单元课文开头内容,问学生: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循序渐进,让学生领悟学习名家风格,帮阁校长让学生当堂写作文开头并且巡回指导,让几个学生亲自读出来,老师直接指导,看这样写好不好?老师出口成章,针对某一细节直接口头表述出来,形象生动,指导性更强。这种教风朴实自然,回归生活。我想若是这样长期坚持训练的话,学生会对写作感兴趣,并且慢慢地会写作文、写好作文的。在帮阁校长的讲座中,他提到了几个坚持:坚持在阅读中讲作文,坚持带着问题写作文,坚持让学生读各种各样的书等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最后,我想谈谈教师的职业快乐问题。走近名师课堂,发现他们都是快乐的,只有教师教的快乐了,学生才能学得快乐。我们学习并实践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观点:一是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去教育孩子,因为这种时候,很容易把自己的糟糕情绪不经意间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样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孩子会感到莫名的委屈;二是努力营造快乐的、鼓励性的环境气氛,让孩子们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和成就感;三是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因为一个快乐的人将更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则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因此,我们要努力做一名积极乐观有幸福感的教师。幸福的教师表现在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象蛇蜕皮似的一次次挣扎,老师要帮他们完成这一次次成长,彼此会有摩擦、冲突,如果没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学生就会经常失去学习、进步甚至活下去的信心。所以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欣赏者。激情不老,应该成为每一真教育者重要的追求。幸福的教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经过这次级别较高的培训,对我震撼很大。虽然我在教育生涯的道路上已走过了二十几载,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语文的博大精深让我始终钻研不敢倦怠。我作为一位语文骨干教师的魅力还远远不够,面对新的教育春天,需要我潜心课堂,醉心课堂,要在上好课上下功夫,练绝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作者简介:陈默,女,汉族。青铜峡市第六中学,大学本科,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宁夏青铜峡市第六中学 7516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获启示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关于岐山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收获》推出“行距”APP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