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浅探

2017-12-10王举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效课堂历史

王举安

摘要:新课程理念中的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的主体性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高效课堂

在初中学段开设的各门科目中,和传统的“主科”语数外相比,历史学科学生总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抱怨该学科内容繁琐并且枯燥无味,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单纯的应付考试而去机械地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在一周两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着眼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自从新课程改革特别是提出打造高效课堂以来,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还有教师不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还是坚持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浑浑噩噩,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历史课堂高效,教师首先努力转变观念,变那种填鸭式的强迫式教学为真正引导学生去探索与发现的启发式教学。要努力放下自身“权威”的架子,相信和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找出问题的真正实质所在。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查找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史料、图片,在课堂上以列表比较等方式展示。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思考 “改革开放前后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前后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是生产力的提高,而是人们观念的变化。”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访问自己的长辈,了解自己的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的主体性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精心设计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在研读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问题的设计需把握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有针对性与启发性,绝不能为问而问,它必须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要紧扣重点与难点。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大发明?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这样的设置有利于课堂重点知识的掌握、难点的突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比如,在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中,为帮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领会,设计了一系列问题:①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②鸦片的输入有哪些危害?③道光帝为什么要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④林则徐禁烟的措施有哪些?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通过层层推进,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再加上教师的点拨指导,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三是提出问题的数量要少而精,切不可面面俱到。如果设置的问题数量较多且面面俱到,将会使师生都感到疲于应付,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历史应该是富有魅力、生动有趣的。但久远的时代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许多历史事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还原生动、深刻、鲜活的历史,这样才能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讲《世界历史》“工业革命”中“富尔敦发明了汽船”这一问题时,我播放了剪辑的录像片《富尔敦发明的汽船试航成功》,让学生目睹了“克莱蒙号”的风姿,听到了“克莱蒙号”的轰鸣,使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汽船试航成功的感觉。在教学中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难忘九一八》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室里响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那《松花江上》荡气回肠的旋律响起时,学生被深深地感染,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心底油然而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多媒体的运用走入误区。如果课件内容设计繁多、形式花哨,上课时教师只顾播放课件,学生就像过电影一样被动地接受信息,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历史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做到恰当应用,课件的制作要少而精。此外,运用多媒体的时候也不是说要摈弃传统的板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就要与黑板和粉笔说再见,只是随着课件走。精简的板书设计能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轮廓和印象,相比信息量大的多媒体而言更能突出一节课的结构。例如在讲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环境时,随着课件的展示,我逐渐生成了这样的板书:“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前提;2.城邦——孕育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3.公民——希腊民主的核心力量”。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结合的方式,其效果显然要比单纯播放多媒体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灵活运用联想教学,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历史教材牵扯的范围广、内容多、头绪杂。繁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让学生感到摸不清头绪,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其他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之间的某个关联性出发,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它们的共性和不同点,逐个拓展思路,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这就是联想教学。例如在讲日本的明治维新时,可以横向联系俄国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对比这些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从中找出相似的地方与不同之处。在讲安史之乱的爆发时可以纵向联系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就在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而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的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混乱政局的出现。复习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中国历史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由“点”联想 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通过这种整体联想,就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纳入到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有助于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联想教学能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有着重要意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索只能说永远在路上,对于一名历史教师而言,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根据高效课堂理念和学生特点革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情感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和不懈的追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定会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学 743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效课堂历史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历史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