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际应用

2017-12-10陈伟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应用

陈伟军

摘要:教育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最终应用于生活,所以,生活本身也属于常见的教育方式,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語文教育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生活化教学的使用,可以让语文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升华。同城市教育相比,农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都不高,教学效果也无法满足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我国教育界要想提升农村中学中,语文科目教学质量,明确其教学现状,了解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应用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其具体指的是在课程教学期间,任课教师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在结合生活中相应情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体会不同的生活教学情境,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并在这种相对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要想将生活化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发挥出来,教师必须要了解农村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针对其存在的教学问题,制定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农村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界对于农村教学工作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我国城市的整体教学水平、资源、师资力量、环境等方面相比,农村中学仍旧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例如,当前我国农村中学几乎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使得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生活化教学模式无法被顺利应用。与此同时,农村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因为农村山水相对较多,同教材中介绍景色的内容更加的贴合,且农村学生本身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1]。但大部分农村教师并未认识到此种教学优势,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按部就班的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导致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脱节。此外,农村地区多媒体教学资料和图书的存储量也比较好,无法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外阅读环境,致使语文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的利用现存的所有教学资源,将生活化教学同语文课程相结合,确保农村中学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生活化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1.复述文章内容 在传统中学语文课程上,教学内容往往过于枯燥乏味、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也缺乏应有的活跃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权威”的影响,逐渐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丧失主动性。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尽量渲染一些生活化的气息,通过适当的融入模仿和游戏等因素,让中学生能够主动加入语文教学活动,彰显学生在教学期间的主体地位,以此来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复述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适当调整内容,复述的方式和语言等,借助对话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转为一个个故事,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增强故事对学生的感染力,改变以往学生呆板、沉默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在听故事时做出的反应,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和问题所在,并鼓励学生表述自身的观念,或者是提出疑问和反驳[2]。同传统教学方式,复述课文内容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享受课堂。

2.坚持以人为本 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遵守的根本性原则。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学生的地位,而后在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状况、能力等特点,划定不同的教学级别和完成目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深度,从而保证教学手段能够得到有效创新。例如,在讲解《松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在遵循“以人为本”这一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鼓励每位中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松鼠,并利用自己已经学习的语文知识,描述自己观察结果。而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章内容,再一次描述松鼠,从而使中学生的观察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进而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变得具有生活气息。

3.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带有生活化特性的教学情境,将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面激发出来,让中学生可以主动进入到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出发,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情境作素材,让学生参与生活情境的过程中,能够有一种接触真实人事物的感受,从而熟悉不同类型的语文知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具体的应用范围。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诗句,了解每句诗的含义,再结合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鼓励学生主动登上讲台,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本首诗塑造的情境直观的表演出来。表演的学生可以先揣摩杜甫在当时的思想感情,将自己装扮成已经步入老年,白发苍苍的杜甫,穿着破旧的衣衫,在快要倒塌的茅草屋外站立,拄着拐杖,无奈且悲伤的看着带着寒意的秋风不断卷飞茅屋上的茅草,心中生出一股难以抑制的悲怆之感,不禁流下眼泪。在此情景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其了解杜甫想要表达的情感,从主人公的视角思考所有的问题,自主体会整首诗的情感。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环境,以视频、图像、音乐等方式,让苍白的文字内容变得更加的多样化、生动、形象,使语文课堂能够更具趣味性,为激发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4.适当补充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因为语文知识比较乏味、课堂氛围沉闷,如果语文教师想要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借助适当的方式,将这些话题同部分语文知识相融合,使语文教学更具生活化的特点。例如在讲解《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邓稼先对于中国所作出的所有贡献,再结合课文内容,对课文知识具体进行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邓稼先的贡献,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是图片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其他爱国人士的事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朝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氢弹之父”等角度延展。好心人张纪清,一个做好事从来不留名字的人,以“炎黄”为名,先后向敬老院和希望小学捐献善款,自己却过着非常节俭、朴素的生活;于敏为了祖国的氢弹研制事业做出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一直忙碌在战斗一线,废寝忘食,等等。通过补充这些生活热点话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对生活热点话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挣脱农村语文教材在素材上的局限性,提升中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关注度。

5.开展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活动 在我国一个偏远的山区,还存在着较多的文化遗产和名声古迹,其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就近参观一些名声古迹,或者是带有历史性的建筑物,并写一篇观后感,发表自己对于历史的感慨,让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教育,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连接,提高自身在语文方面的认知、写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人们之所以要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就是想要更好的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让自己能够获得更高品质的生存环境,所以,提升知识的实践性,就成为语文教学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基于此,在实际教学期间,农村语文教师需要赋予语文知识一定的生活化特点,了解不同知识点和生活实际存在的联系,通过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知识教学的方式,拉近学生和新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期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农村中学中,语文科目的教学问题,更好的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海霞. 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赵志欣. 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2016,(10):109

[3]时洪春. 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学),2016,(09):3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罗浮中学 516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应用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