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2017-12-10刘君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成语传统情感

刘君凤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印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必须让学生想学语文,乐学语文。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眼光,努力使自己站在文化的平台上理性地审视语文教学,感性地带领学生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家园.

关键词:必要性;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文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印记着中华民族的鲜明性格,印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因此,從这个意义上来说,必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的途径

1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语文是最有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学生品位的学科。但令人忧虑的是,目前语文教学少“人”味、少“情”味,少“趣”味、少“品”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语文教学与学生兴趣脱节,要想使语文教学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必须让学生想学语文,乐学语文。

古代学语文不仅有强记,也有孔子与学生“浴乎沂,风乎舞雩” [2]的畅快,更有轻松的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嬉笑怒骂,激扬文字,将语言玩到尽兴玩到极致。

十几岁的学生爱玩,需要有展示的舞台,更需要语文带给他成功的体验,只从考试成绩论“英雄”,“英雄”能有几人。让语文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书本、活动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利用本地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参观历史遗迹,欣赏书法碑帖,在亲密接触中,更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精神。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品质与素养。

2.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是师生共享精神自由、提升人生价值的过程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已经化为中华民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优秀作品中那些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典雅蕴藉的语言,悠远优美的意境以及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无不是情感喷涌的结晶,包孕着丰富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

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眼光,努力使自己站在文化的平台上理性地审视语文教学,感性地带领学生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家园。通过语文获取语言技能,感受传统文化,探寻民族精神,历练人格。教师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学精品中,普及经典,迎合广大青少年的阅读口味,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

优秀的必是感人的,感人的必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孔子的“仁爱”,孟子的“舍生取义”,陶渊明的“淡远”,苏东坡的“豁达”,陆游的“爱国”……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托起了人类不屈的灵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对友情的颂赞;“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苏轼对人生的感悟……这些厚重的情感,引导人类对真善美进行不断的追求。

3.让学生多角度学习传统文化,积累知识,提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融合,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是水乳交融的。

语文知识与成语结合。成语经历几千年的历史筛选,大多数承载了社会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且许多成语还将文言知识保留下来,如实词,虚词的特殊解释,我精心选择了三百个典型的成语,既学习语音字形,成语运用,又增加作文文采,还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知道一些文学典故,更能带动名句名篇的背诵。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数字叠塔,师生名字镶嵌,历史故事大串联等活动,收效很大。

散文诗歌品赏,对联,猜谜,自制谜面。虽然有些幼稚,但在快乐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玩转语言,玩透语文,学生再面对课本、考试、竞赛,便能找到“老叟戏顽童”的快乐。

作文教学从传统文化中提练观点,学习语言技巧。作文教学也是难点,我们知道材料的积累有两个基本途径——生活中的材料积累和书本上的材料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也有两种方法——在感受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积累情感和在赏读优秀文学作品中积累情感,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学生的阅历浅,生活面不宽,情感体验不可能全面,而引导学生品读优秀的文言作品,能很好地学习进步思想情感和完美艺术形式如何有机统一的办法,懂得一点伟人、卓人、文人的高明之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更易达到有内涵,学生也会得到语言整散结合的窍门,学生也就不再怕写作文。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原则,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也要注意把握火候,防止过与不及,要将传统文化与“新”结合,为“新”服务,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进行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从而达到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让智慧的灵感与语文的艺术滋润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J].野应祯.新课程(下).2014(06)

[2]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J].野应祯.新课程(下).2014(06)

[3]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刘丽群.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年05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七中学 266107)

猜你喜欢

成语传统情感
情感
台上
拼成语
少年力斗传统
猜成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