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趣味数学课堂的构建

2017-12-10韩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趣味中学生数学

韩辉

摘要:中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将从本人的教学经验出发,浅谈一些趣味数学课堂的构建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数学;趣味;中学生;课堂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写教学目标时定位基本是正确的,但在“高效”这个指挥棒的指导下,实践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会刻意采取一些手段来烘托课堂气氛,突出教师的个人表演魅力,更有甚者会运用当下时髦的“开放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深刻,有些知识掌握的是是而非,没有科学客观的给与学生解释清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一、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公开课都在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所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而过于依赖多媒体就会出现教学形式单调,学生的思维完全跟着课件走,教学变得格式化。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另外,有的老师在做多媒体课件时,为了让课件画面优美会配上很多图片及动画,完全忘记了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课堂上,孩子们会更关注那些会动的小动画,他们的思维不在数学王国里驰骋而早在自已营造的童话王国里欢笑,这样的多媒体不仅没起到应起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由此可见,过度使用多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是不利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

二、认真做好备教材备学生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其次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再次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三、教学过程中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五、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題,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五中学 564500)

猜你喜欢

趣味中学生数学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午睡的趣味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