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12-10傅东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傅东洋

摘要: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诵读抓起,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审美体验

一、阅读能力

阅读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使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成为学习的强者,社会发展的主人,这是语文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

二、新课程阅读目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三、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的氛围,建立图书角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关键作用。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在图书室借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增强图书的推荐与交流,建立起一个好书的交换站。每周可确定一个中午的师生共读时间,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阅读的氛围中来,形成“我要读书”的一种积极状态。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或学生自己做的手抄报等形式来宣传读书的重要性,进行读书方法的介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及怎样正确地对待阅读。加强班级中读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味中走进书海,畅游其中。

2.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 现代的中小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读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老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学生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水浒》,谈谈一百零八将,学生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苟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也是颇大的。

3.初中教师要运用语文阅读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对书本的阅读,还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对书本的阅读的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旧的模式下,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时候的教师往往会出现独裁的一面。新的教学改革出现了要尊重人才的自主性,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对比论证中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学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在学问中寻找一种爱好。中学生的课程很多,该如何提高阅读水平?这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发表看法,最后总结阅读的问题所在,由教师给予解答,通过多方对话,互相交流,学生就能收到很好的阅读学习的效果。教师在为学生解答疑难中,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这对教师本身的知识也是一种挑战,因此,这就在无形中给教师一种压力和鞭策,促进教师不断的探究新的阅读知识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正在使用的新教材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双线结构,但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思维很明晰;在阅读的过程中安排片断作文,在写作指导的同时又顾及课文。编者意图是很明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促读促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段,弄清原文的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在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就写《老师的说和做》、《爸爸的说和做》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复》、《秋》、《冬》等,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总-分-总的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以续写为例,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就续写《于勒叔叔回来啦》等,续文做到自然而巧妙,则是源于对原文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的悉心揣摩和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往往会在得以继续发展。因此,续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写的进一步提高,自然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有力地促進了写的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们脚下。

参考文献:

[1]临颍县南街学校赵颍敏;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N];学知报;2010年

[2]尤溪县坂面中学纪小红;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N];三明日报;2009年

[3]梁园区观堂一中周义梅;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N];商丘日报;2009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潼阳初级中学 223600)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