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风琴辅助音乐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2017-12-10郑文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审美能力辅助

郑文杰

摘要:口风琴是一种新兴的简单键盘乐器,它既保持了键盘乐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奏乐器的特点,所以说它是一种能吹奏的键盘乐器。口风琴价格便宜、使用简单、方便,适合学生接受,因此把口风琴引入课堂,辅助音乐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并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口风琴;辅助;音乐素养;审美能力

器乐进课堂是音乐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选择适宜的乐器,并把它用好、用活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就本校的学情;把口风琴引进音乐课堂,在音乐课堂里进行乐器教学来辅助音乐教学。本课题于2015年9月申报成功为乌鲁木齐市小课题,一年来,课题组进行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在实验、实施、收集、总结、推广等研究实践中不断丰富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情况具体阐述如下:

一、问题提出

1.研究背景 器乐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国中小学生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就如何让每个学生能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学会音乐的一项艺术特长。

2.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大纲提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直以来,器乐进课堂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在强调学科“双基”落实的时期,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掀起了“器乐进课堂”课题研究。有的就从学习乐器出发,研究如何有效的学习乐器,有的把乐器学习与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结合起来还有的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等,而这些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城市发达地区的关于小学音乐学科的研究,而且都是各种简易乐器的综合研究,还没有单独涉及到口风琴教学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一领域的研究,而我这个课题是从我校初中音乐教学现状的现实实际出发,围绕着如何在有限的時间内实现体艺“2+1”项目,促进口风琴教学与初中音乐其它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的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而进行的研究,应该说对每个学生在初中三年掌握一门乐器是有推广意义的。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有效的口风琴教学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音准、节奏、表现和审美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同时使音乐素质条件或嗓音条件较差的同学都得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进步。

(2)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口风琴辅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创造思维及其他综合能力。

(3)通过实验研究,对课题方案进行实施、改善,形成实践的实验报告和论文,形成一些反映该课题成果的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展示的图片等,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有意义的选择和参考。

(4)通过实验研究,形成学校口风琴教学的特色,使学校艺术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研究内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口风琴教学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口风琴教学与歌曲教学的整合探究。

(2)口风琴教学与欣赏教学的整合探究。

(3)口风琴教学与视唱教学的整合探究。

(4)口风琴教学与创作教学的整合探究。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把口风琴技能训练与歌曲教学、视唱教学、欣赏教学、音乐创作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而深化口风琴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

(5)音乐教学评价制度的探究,创设一套科学的初中音乐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具体为:

(6)考核评价内容的探究

(7)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的探究

3.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初一、初二学生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4.研究步骤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根据其性质和任务,制定了以下内容:

(1)第一阶段为2015年9月~11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口风琴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的降C大调的音阶练习,在学生能吹音阶后,就可以让他们吹一些速度较慢、音值较长、音程较小的曲子,例如《雪绒花》、《友谊地久天长》等。

(2)第二阶段为2015年12月~2016年5月,为课题研究阶段。

本阶段除了对口风琴吹奏方面进行巩固强化训练外,还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全面展开实验,跟踪记录实验情况、适时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并形成中期评估、阶段性实验教学总结、实验教学论文、实验教学教案集、课堂教学实录、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

(3)第三阶段为2016年5月~2016年6月,为课题深化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结合研究过程,撰写相关论文,是我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可以促进我进行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而调整我的思路,从而圆满达成课程研究的总目标。

5.研究过程 (1)口风琴与兴趣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次接触口风琴,学生会表现出新鲜和探索心理,老师抓住这有利时机,创造良好学习氛围,首先范奏,使学生想学的欲望,再把口风琴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口风琴然后自己吹一吹,体验一下自己吹出新奇声音带来喜悦,掌握正确演奏姿势、手形、指法、吹奏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信心迈进学习口风琴的大门。在教学中让学生尽快熟悉喜欢口风琴,鼓励学生心理要放松,激发他们吹奏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同桌、同组之间吹奏相互比赛;课内、课外相结合;吹吹、唱唱、动动、听听,有机结合;启发学生即兴创编简单旋律、节奏;变换演奏形式(齐奏、独奏、领奏、轮奏、合奏)。

一首作品好坏与创作想象力有密切关系,如:合奏,合奏本身是二度创作的过程,通过合奏训练,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能正确表达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合奏时老师如同指挥,学生如同一个大乐队一样,将课堂作为舞台,每节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演,让他们充分的展示,及时发现“闪光点”有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互相评价,推动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调查学生学习口风琴后的感受,有的同学说:“通过学习口风琴我又学到了一个新本领,更加速了我掌握识谱,视唱能力。”有的学生说:“原来我唱不准音,有时听力不太好,现在能唱准了。”有的同学说:“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促进智力开发。”还有的学生说:“注意力、记忆力、自信心增强了,并为学习其它乐器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喜欢上音乐课。

(2)口风琴与唱歌相结合。在学生掌握简单的演奏方法后,就把口风琴引进歌曲教学中,一首新歌曲,在琴的引导下很快就学会了,一条简单的发声练习,有时学生也唱不准,有的甚至走调,而口风琴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借助口风琴唱准每一个音,先吹,再唱,在吹奏中让耳朵记忆音高,再唱使声音唱得更优美,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可以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而口风琴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音准和音程。

(3)口风琴与欣赏相结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听觉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声音是用耳朵去听,可见听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运用口风琴听辨和声音程,学生听后,有的同学能马上用琴奏出来,学生在演奏时听着乐曲 ,启发他们用对比法,对比节奏的变化,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以及曲式的变化,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从而产生多种感觉,唤起学生对音乐形象、情节、场面的联想。

(4)口风琴与舞蹈律动相结合。口风琴与舞蹈律动结合,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根据歌乐曲内容,自己编排动作,自己唱、自奏、自跳,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积极思维,创编动作,亲身体验自己的创造成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勇于叩响艺术殿堂大门的勇气和力量。

三、今后努力方向

1.本次课题的探究是初步成果的论述,在下一阶段的实验中,将进一步提高口风琴的吹奏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辅助作用的有效性。

2.推进和扩大口风琴进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把口风琴和陶笛有机地结合起来,組建课外的小器乐合奏队,进一步促进器乐进课堂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器乐的演奏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能力的内在联系,大胆地拓展器乐教学思路,从多角度入手,把口风琴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手段,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有效的辅助音乐教学,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提供了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

[2]《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出版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中学 830000)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审美能力辅助
构造辅助函数妙解压轴小题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