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017-12-10陈慧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中化学素质教育

陈慧芳

摘要: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課、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化学;素质教育;化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换新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一、重视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

1.从整体教学过程来说,要注意精选教材内容 如新教材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学科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利于知识的逐渐深化,也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2.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说,要全面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目标 如“化学反应速率”一节的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单位表示,初步了解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②社会目标,了解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懂得采取适当的措施可改变或控制反应速率;③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参与、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④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有目的地自觉学习,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3.从教学要求来说,起点要低,循序渐进 如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先从得氧失氧入手,找出化合价变化的特点,再发展到以化合价升降为标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分析化合价的变化实质,使概念深化到电子转移的层次上。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身心结构中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化学素质要素。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敢提问题;二是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四是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五是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

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室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所选的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五、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尊需要除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要都有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和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有自信,自强的感觉,而这种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使人产生自卑、弱小、无能的心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度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要尽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把满足学生的自尊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激励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扩展自己的优势,特长更有促成性;能真正达到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助成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碰撞,对完成一堂成功的课堂组织教学更是显得必要!

总之,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许多方面。我们只有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在教学中重视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紧紧把握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简久锡.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素质教育浅析[J]. 学周刊,2012,(23):56.

(作者单位:江西省全南中学 341800)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高中化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