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17-12-10杨美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教育

杨美艳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比较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关注、研究与探讨。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小学教师,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其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下面,就如何做好这一点发表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认清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高认识

截止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堪忧有:研究调查表明,只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电视上、网络上经常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

二、明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明确责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

1.定期和家长联系,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平时,教师可以利用校讯通这个家校联系的平台,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一直以来,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因而教师要努力搭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台,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健康成长!

2.对待学生,不感情用事,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小學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因此,处理同学间的纠纷过程中不因为某一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你爱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你说,从而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际关系。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生只有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确实,有了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也就不会成为一纸空谈。

3.教师要讲诚信。在定期向先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时,尊重事实,不有意把情况夸大或缩小,汇报过后告知学生,让其知道老师是尊重他(她)的,只是在教育他(她)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也不会因为某一件事而记恨他们……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贴心的棉袄,就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这样就有利于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时制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陈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她的家庭生活比较特殊,在她八个月大的时候母亲离家出走,由奶奶一手拉扯养大。因而有点自卑。她奶奶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平日忙于生计,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在课堂上,我尽量给陈某表现的机会,对她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性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她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通过一年的努力,陈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找她来谈话,已能做到有问有答。更为可喜的是,她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们还能常常看见她那盈盈的、腼腆的微笑。几年过去了,我已经换到另外一个学校,但节假日还能收到来自她的问候和祝福……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因为小学生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但人都是具有情感的,所以,作为长期从事小学生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力争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明阳《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吉林教育,2008

[2]胡亚林《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沙登小学 67800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是小学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