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2017-12-10马仲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新课改

马仲林

摘要: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统摄、导向和调控作用,直接影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教师 ;新课改

一、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成败。在新课改下要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就需要教师改变旧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学中究竟要将学生置于什么地位,这是教学的核心。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程度不高,是被加工的教育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新课改下,我们要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构建者。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来展开教学,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依据、学习的载体。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经典、权威,教学时不敢越雷池半步,将学生的视野、思维限制在教材上,固定在课堂内,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循规蹈矩,只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而缺乏运用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因此,我们要改变教教材的传统教材观,要以教材为本,立足教材,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权威者向参与者,激励者转变 要培养学生装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2.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语文教师要求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现代小学生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天真、好奇的特征,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九课《影子》时,我用谜语引出课题:"你有我有他也有,黑黑身子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孩子们个个都饶有兴趣地猜。有的说蛇,有的说苍蝇,有的说影子,整个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通过学生回答的谜底引出课题:"对,是影子。小朋友们真会猜,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影子》。"这样一来基本上全班的学生都参与了,快乐地进入了新课。

四、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五、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面对新课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无所作为。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井沟学区 7318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