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2017-12-10高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文语文

高敏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重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全新的理念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情感

一、努力实现二个转变

1.教师应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會”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 教学模式应从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 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二、为人师表,保持良好师风

在育人过程中,教师的表率作用非常突出。教师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言行举止、端庄的仪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良好的思想作风等对学生都具有示范性、渗透性和权威性,起到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整洁得体的衣着、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文明的举止融入学生主体。总之,把师德要求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时不忘为人师表,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完成基本目标任务

很多教师并不看好预习这一环节,认为学生提前把内容都看熟悉了,上课就没有新鲜感,学生也就对新课程提不起兴趣。其实并不如此,预习时让学生在课前运用工具书或查询有关资料,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热",解决课文中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解决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在预习中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想更深入了解的内容,以便于在课堂上提出,和教师一起共同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节约课堂上的时间,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课文中内容。预习,不要求学生解决太难的问题,可以按照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预习一般只要解决以下问题就行了。(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哪些重点段和关键词语能够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哪些问题可以解决,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想更进一步了解什么?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掌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四、加强学科计划的统筹安排

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之下,教师更应该注意合理调配时间,根据农村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多方兼顾,既要有效地完成语文教材的教学,又要留有教师自选教材和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学期乃至初中三年的统筹安排。如: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初中一年级着重训练对文章主题的准确把握;初中二年级能品鉴一篇文章、一席话;初中三年级就要能够对名篇名著,进行较为深入的赏析。具体到每一期的学科计划,就阅读板块来说,要排出精讲课文多少篇,估计用多少时间;学生实践体验学习多少篇,估计用多少时间;学生课堂自学多少篇,估计用多少时间;剩余时间用于教师机动使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紧扣计划,心中有重点,步步求突破。三年下来,各个击破,就会一步步达到阅读教学的总要求。其他如写作也是如此,不仅要有通盘考虑,还要有具体安排、设想。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就会减少简单无效的重复劳动,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五、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广泛的运用,合作交流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的积极互赖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加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渗透德育,巩固迁移,提高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对生进行德育教育都是我每节课堂设计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例如,我组织学生学习完《论语》十则后,作结时,我引导学生先归纳出文中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名句,然后请生说感想,谈体会,事毕学生受到很大的振动,特别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学生是谈得振振有词,激动万分。后来写作文时,部分学生还引用了此文中的许多名句进行说理,启发读者,教育他人。

在课堂教学后的迁移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合适的消化土壤,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三角中学 731800)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文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