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个性特点及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2017-12-10孙增煌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个性体育教学兴趣

孙增煌

摘要: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固定,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儿童形成自信心理还是自卑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一些专家意见的观点的总结,阐述了小学生个性的特点,继而根据新教学大纲所体现的教学思想,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就学生个性问题阐述了观点,以期对今后的体育教学有所推动。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个性;兴趣

一、小学生个性特点

1.小学生兴趣的特点 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刚入学的儿童,对上课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故事,此外,教师的教态、师生间的交往都能引起他们对学习的直接兴趣[1]。到了中、高年级,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对学习的目的性认识会有所提高。他们除了对学习保持直接兴趣外,也产生由某种目的而引起的间接兴趣,但小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的发展是有限的。因此,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尽管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对小学生讲学习对个人未来生活的重大意义,他们有不少人总是不能深刻理解并转化为学习动力。

2.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存在和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自我调节系统,它能使每个人在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认识、有所体验、有所控制。因此,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支配着?每个人的行动。自我意识被认为上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和重要成分,同时也体现着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总水平[2]。

3.小學生能力的特点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能力在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在自身的努力作用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在发展速度上,有的学生发展快些,有的则慢些;在能力类型方面,差异更是明显。例如,在记忆时,有的学生擅长于视觉记忆,有的则喜欢听觉记忆;有的学生绘画能力强,有的则动手操作机械器具的能力强。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教学又有特殊性,既是以身体运动基本手段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能够尽情地游戏、运动和竞赛。心理学家提出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所以说,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天然场所。

教师一味地注重体育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体验,这种教学使学生丧失了本应发展的个性,也使体育教学在解决的问题。因为它是进行教学工作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发动机"和"方向盘",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自始至终及各个方面。

三、现今我国在体育教学中存在阻碍发展学生个性的因素

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学校教学属于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样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但是,体育教学又有特殊性,既是以身体运动基本手段进行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生被固定在一张课桌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能够尽情地游戏、运动和竞赛。心理学家提出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所以说,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天然场所。

四、“软”件上的解决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打破陈旧、过时观点,以系统等多维的体育教育观,代替单一的生物观、技术观,这样可使体育教学向多维的功能发展。同时,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那种"灌输式""被动式""填鸭式"的旧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都是极为错误的,要知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有机体。

1.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沟通和合作,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变单边主导为两个主动,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由单边教学转为双边、多边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2.教师要与时俱进 我认为强调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淡化教师的作用和想法,教师的责任比以往更为重大了。新的教学大纲虽然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教学要求,但相应地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参与意识、体育习惯的养成等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不断地适应新的形势,要树立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要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

五、“硬”件上的解决方法

1.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的灵活性以及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在起始阶段可以在每节课中抽出10分钟作为"兴趣教学"部分。所谓兴趣教学就是在可能的条件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课前可按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把这一部分安排在基本教材之后,在兴趣教学中,学生是按自己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的"自由"的活动[3]。要充分利用大纲中的选修教材并结合学生及本校实际,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安排专项选修课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高年级安排专项选修课。这可使学生的兴趣指向在"兴趣教学"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个性倾向得到进一步展露,使学生能在体育课上真正掌握一至二项真正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当然,"兴趣教学"也好,专项体育课也好,绝不是以前的"放羊式教学",它是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了解本次课的基本教材,而且要熟悉学生全部感兴趣的教材,同时要注意发现、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学生则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充分感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至达到他们形成个性的心现满足。

以上是我从体育教学“硬”、“软”件两个方面,针对目前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谈的几点看法,期望在以后体育教学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高起.试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J].体育科学,1998,(1).

[2]张萍,田文林1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个性影响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6

[3]杨毅1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5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255100)

猜你喜欢

个性体育教学兴趣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