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中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2017-12-10伍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诵读教学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

伍林

摘要:文言文不仅是初中语文学习与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难点,在语文教材中占据较大比例,因此,教师应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缺陷,重点在实现诵读教学、科学整合教材、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对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诵读教学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文言文作品表现出来,学生学好文言文,不仅对提高考试成绩有帮助,更对提升素养,增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了解有重要意义。而初中教师加强文言文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改变原有僵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师教学策略,方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

1.教学手段刻板问题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升学问题,仍保持着应试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这种现象主要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1)虽然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仍采用“被动教学法”,即: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课文、逐字逐句翻译、讲解大意的传统方式进行课文分析。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对文言文不熟悉等原因,把绝大多数时间用于机械性记录,缺乏独立思考,并没有做到对课文的理解。(2)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抄写及死记硬背贯穿了整个课堂,这两项工作耗时长,效果不明显,看似课堂时间被充分利用了,但学生并没有完成对课文的思考与探究,且由于文言文一般较为晦涩,本来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情绪,时间一久,学生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2.教学设计模式化问题 由于现阶段文言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应对考试,把一篇有实际精神内涵的,或文辞优美的文章拆分为零散的句子,然后将句子翻译之后,灌输给学生。如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学习中,教师会告诉学生记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然后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会因为外物和自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如果在朝为官就担忧百姓的生活是否困苦,如在乡野就担忧君主是否圣明”。之后让学生记下原文及翻译,毫无美感,也提不起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一堂课成功与否,课堂气氛是一项评价标准。这种被动接受式教学,缺少教师的科学引导,教师没有根据课文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或将知识点和盘托出,或让学生死记硬背,造成了课堂的互动性减少,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人翁意识。

3.照本宣科学生参与度低 照本宣科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注释的依赖度过高,且比起对课文的理解更注重机械记忆,并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现在很多文言文的课堂缺少诵读环节或环节单一。一些课堂中,教师在朗读一遍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翻译;有的课堂甚至教师范读过程都是缺失的,造成哑巴式文言文学习。阅读的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会导致对词义判断的失误,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无法做到高效学习。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1.通过诵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朱子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好文言文,熟读课文是重中之重,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大多是整齐、押韵的文章,如《木兰诗》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等,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会沿着作者的思路,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掌握,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增进对课文的理解。诵读教学的实施可分为以下几点进行:(1)纠正字词,结合注释。为实现诵读的目的,学生读出的字词必须准确,因此,教师要在课程之前对字词进行纠正。如:教师需要学生告诉学生:“同学们,这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有这些字词需要注意,比如:所以动心忍性,什么益其所不能呢?”此时同学们会回答“曾(zēng)”,这时教师就要进行提醒:“是的,这是一个通假字,‘曾发‘增的音,同学们不要忘了,现在开始朗读”。(2)参考注释,避免失误。学生在诵读时不会完全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通过对注释的参考,学生一方面可以得到生僻字的发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词的意思方便朗读。比如:《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如果不知道“鸿鹄”的意思,可能会出现断句困难,此时教师应告诉鸿鹄是大雁和天鹅的意思,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诵读时,就可将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晰了。

2.通过整合文本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为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说,学生记”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活跃的心理和好胜心,采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文言文的办法。比如用竞赛的方式,将同学们分为几组,通过参考注释,让学生们自己将文章翻译出来。教师在竞赛开始之前,告诉同学们:“这次比赛我们要翻译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句话,同学们可以参考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但不可以看参考书,5分钟以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翻译的结果告诉大家,比赛开始!”此时,学生们就可以查工具书,对课文进行翻译了。为保证活动的公平性,教师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评判,通过将每一个同学融入到课堂,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人翁意识。

3.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保障教学质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形式的拓展,增强教学趣味性。如在朗读课文时学生除了自读、齐读,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果教学进度允许,教师还可以通过排练课本剧,以加强学生对课本的了解。教师在进行课本剧选择的时候,应选择故事性强的文章如:《愚公移山》,《陈涉世家》,《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学生在进行课本剧编排时,要对文章中心思想有总体的把握,为了增强故事性,学生可将课文进行适当二次创作,使人物形象丰满。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学生阅读能力和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诵读课文,用竞赛的形式翻译课文,用排练课本剧的方式理解课文可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通过分析可得,文言文教学手段的优化,对培养文言文语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师不妨采取以上方法,实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艺术性。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第二中学 550800)

猜你喜欢

诵读教学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