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2017-12-10刘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

刘军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生活情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见,我们只有还原知识的生活本原,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并创造出数学,使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乐于学数学,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

1. 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相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回答:12原7越5(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白兔多一些,黑兔少一些,从12只里去掉7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这样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源于生活,而又要服务于生活,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真谛。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后,我尝试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以下的作业:你自己住的小房间一定很漂亮吧,老师请你测量一下它的长、宽和高,然后和爸爸、妈妈到建材市场挑一种你喜欢的地砖,也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如果用这种地砖来为你的房间铺地,需要多少块?一共需花多少元?为了你的房间更漂亮,现要在四壁和屋顶涂上涂料,并了解一下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计算一下,扣除门窗的面积,粉刷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要用多少涂料?花费多少元?这个问题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对于自己的房间,本来或许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现在呢,必须充当主人身份,自己设计、自己测量,自己买材料,自己用曾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出它的经费,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了社会,另一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更加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总之,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切实把握好生活化的度,凸现出数学化,让数学课富有实效、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郦湘秋;;浅谈数学教学中“生活化”与“数学味”的结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08期

[2]欧阳效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2期

[3]吴井芳;;再议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教学所想到的[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7期

[4]王春香;;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甘肃教育;2006年13期

[5]田玉梅;;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5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二小学 334000)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数学教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