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12-10黄佳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新课改高中数学

黄佳丽

摘要:新课改的推行,一改以往陈旧的教學模式,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疑惑。要想尽快成熟起来完全符合课改的要求,我们每天都需要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学生。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究学习

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讨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从数学新教材必修1看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教学内容的安排体现了教材层次清楚、脉络丰富 在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中,以基础打头阵,以函数为主线,把集合、函数和映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数函数、简单不等式等内容组合到一起。这样,就把这些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内容放到了最前面,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在重点引出了映射与函数的概念后,又研究了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这种函数主线实际上体现了高等数学中运用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刻意安排把高中数学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要求的变化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的教学思想 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对传统的高中数学删减了一些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如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而幂函数大大降低了难度。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新教材考虑到了知识的主次和轻重,考虑到了在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例习题的选择上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作为数学教学的己任 新教材在例习题的选择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既考虑到了与当今的高考相衔接,又突出了讨论性问题和研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这些变化,不仅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把“要我学数学”转变为“我要学数学”,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我们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三、在研究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实效

1.提供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如果我们能给予满足,他们就能愉快学习。老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现在笔者上课经常有意识地多让学生思考,并一起交流思路,对能提出好的方法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并全班一起分享,对思路不正确的地方给予指出,这样一节课下来大家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提出有效问题——有效教学的关键 提出有效问题,可以说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问题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自己提出来的,学生有兴趣去探究的;是能够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觉得非常有价值而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并能自行解决的;是有一定创意、有一定思维负荷,对驱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即当一个问题同时具备了趣味性、真实性、可行性、驱动性等特征时,才是一个真正的有效问题,才有可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

在数学课堂中,无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作为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而作出判断、筛选和重组。教师理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尊重并珍视学生的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质疑、反驳、争论,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学生的“意外”或许会打乱。

3.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则不仅能积累教学经验、改造和提升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深入有效。

参考文献:

[1]张丽.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陈平.职高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肖贻杰.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滨河高级中学 223300)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