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17-12-10李小刚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中学数学数学教学

李小刚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板块,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范畴。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中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和灵魂。

关键词:高中数学;中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畅所欲言”,“课堂练习”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合作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静心反思,我们却清醒地认识到:在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折射出却是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极为宝贵的东西——“有效性”。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探究和展示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宽、延伸的教学方法。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性质定理的教学,学生对性质定理的学习缺乏兴趣,感到十分枯燥无味,学生对性质定理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原因是学生缺少探索方法,缺乏钻研精神,不理解定理的意义,不知道定理的作用,甚至把定理忘记了。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性质定理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就有关的材料讨论、操作,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说出想法,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教学“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内容时,我课前每个学生用硬纸板画一个边长分别为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剪下来备用。上课时,让学生把三角形拿出来,并把所有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观察这些三角形是否能完全重合。我问学生这些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这些操作有何发现,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法。学生很快就得到了“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这一环节把学生自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困惑解决掉,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拓展思维、升华认知、学到方法、增强能力。

二、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补充“百分比应用”授课中,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商品销售“折扣”为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某商场在黄金周推出了所有商品八折优惠,付现满200再返还20的促销活动。两位妈妈去购物,小明的妈妈买了原价240元的商品,小杰的妈妈买了原价250元的商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两位妈妈各应付款多少元?”该问题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情不自禁地展开学习交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

三、讲、学、练相结合,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

1.尽量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 如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2.不断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 如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习惯性,因此,只有教师刻意改变,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3.有效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 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课堂练习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内容与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性的。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堂中的教师怎样讲、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活动过程,练习与巩固环节的时间往往被挤占,试想,课堂在精彩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后面,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练习与巩固,教师及时地把握反馈信息,不是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吗?

四、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成功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互相合作与竞争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让学生体验失败与成功,能让学生与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芳.探究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0,(08)

(作者单位:新疆克州二中 845350)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中学数学数学教学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在绘本的芬芳里呼吸数学知识的精彩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