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课程创建与实例研究

2017-12-10林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实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林新

摘要:历史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高效的创建课程。文章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课程创建与实例。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课程创建;实例

不断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史实,从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并能够通过分析史实带来的影响,来提升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同时不断地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一、开展系统化的教学

创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先从系统化的教学入手,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更为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走向,再根据史实学会分析其影响和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整体上研究本学期需要学生学到的课文,并以课本知识为依托,找出多种讲解形式,并且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的时间线、空间线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更为系统的接受这些史实,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会分析史实,发现其中的发展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专题开展教学,从古代中国的文化着手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诸子百家思想形成局面,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意义;根据汉代历史发展背景,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如此,系统化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并且可以让学生将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文化特征相对比,认识到历史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事物也在不断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让学生全面把握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或贡献,系统性的學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内容依托高考考点

教师还需要依托高考考点来设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近五年来高考考点分区,把握好近现代史、古代史、中国史、外国史等不同分区在高考中所涉及的分值知识点,并根据相应的题型在课上开展教学活动。针对高考中常考的内容,教师应当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以此为中心做出一定的延伸。同时在课上练习阶段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熟悉高考的题型,也可以结合高考的形式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严格地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真正的做到依托于高考考点来开展教学活动,为迎接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以及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同时结合高考考点,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要潮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从历史人物、典型历史事件着手,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状况,以高考考点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升学生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历史学习。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课程创建还应当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可以分阶段性的为学生设定学习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地选择探究方向,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史实来展开探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更多课外实践的机会,带着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更多地接触第一手史料,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知到历史事件为后世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这一专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除课本内容之外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特别是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资料,了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毛浙东思想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及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等等,再结合课本内容作出有深入的有价值的探究。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作出更为具体的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利用在实地考察中所掌握的一手史料以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多种文献资料作出对比。教师还可以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关键环节上提出相应的问题,发挥主导作用,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更为全面地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教师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主性,不断地提高高中生的历史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具体而言,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创建高效的课堂,因此要求教师应当结合高考考点开展更为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并且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来激发高中生参与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高效地落实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睦,杨蕊,王光明.演绎推理——高中生高效历史思维的必要能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年第2期

[2]赵剑峰.对“启蒙”的不懈追问——《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及思考[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第四期

[3]陈自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历史课堂教学永远高扬的旋律[J].赤子(上中旬)2014年19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 352000)

猜你喜欢

实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