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APP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分析

2017-12-10曹艳秋朱晓敏

市场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况社交学院

乔 凡,曹艳秋,朱晓敏

手机APP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分析

乔 凡,曹艳秋,朱晓敏

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APP得到了迅速推广。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文章从独立学院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情况着手,分析了APP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旨在能够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恰当利用手机APP来丰富大学生活,拓展学习内容及形式。

手机APP;独立学院大学生;使用情况及影响

一、引言

在智能手机普及,用户海量增长的今天,手机APP随着智能手机迅速打开市场,渗入人民生活,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尤其是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本文以大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南京四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手机APP的使用情况,总结和归纳使用手机APP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影响,最后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完善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手机APP合理有效的部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二、手机APP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分析

为更好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情况,本文对南京四所独立院校分次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及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的大学生。

调查方法:将电子调查问卷在网上发布,根据问卷的反馈情况以及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最终回收了163份调查问卷。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其中的23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主要对其使用各类型APP的时间和手机中各类型APP的数量进行具体统计。

调查内容:问卷涉及手机APP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手机APP类型、大学生使用APP时间段、大学生对各类APP依赖程度以及使用或者放弃一款APP的原因等。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常用手机APP类型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APP有社交类、影音类和购物类三种,其使用率均处于60%-70%;其次就是学习类、游戏类和工具类APP,使用率处于45%~50%。从时间上看,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占11%,2~5小时的占33%,5~10小时的占37%,更有19%的被调查者表示使用手机APP时间超过了10小时。就APP的使用数量来看,我们发现有11%的人少于10个,10~15个的占24%,15~30个的占44%,30个以上的占21%。

另外,通过深度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00~01:00。但不同类型APP在使用具体时间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以社交类APP和学习类APP为例: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类APP的时间在1~6小时不等,而使用学习类APP的时间基本小于1小时,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花超过2小时时间在学习类APP上。

(二)使用社交类APP的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大学生使用较多使用的社交类APP为QQ、微信和微博。学生、老师利用QQ进行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社交类APP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我们首先调查了大学生使用社交类APP的时间,发现有9%的人使用时间小于1小时,26%的人使用时间在1~2小时之间,35%的人使用时间在2~5小时之间,有30%的人使用时间在5小时以上。可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社交类APP的时间偏多,对社交类APP有一定的依赖性。其次,我们调查了大学生手机上社交类APP的数量,发现有48%的人手机里有5个社交类APP,31%的人少于5个,21%的人多于5个。在大数据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中正常有10~30个APP,也就是说,社交类APP在大学生的手机APP中,比重接近20%,结合大学生使用社交类APP的时间,不难发现社交类APP在手机APP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未来的教育模式可以把学习和社交类APP进行融合,比如利用社交类APP进行互动学习,利用文件传输功能进行学习资源的互换等。

(三)使用学习类APP的情况分析

在调查大学生使用学习类APP的有关情况时,同样从大学生使用学习类APP的时间及手机上学习类APP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语言类学习软件占36%,考试类占23%,在线学习类占9%,课表类占29%以及其他软件占3%。由数据可知,大学生选择学习类APP主要是为了增强语言方面、应对考试以及方便查询课表。另外,结合学习类APP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愿意接受教师网上布置作业两项调查,发现在线学习类的比重明显小于其他种类的学习软件。说明线上学习类APP目前还有较大空缺,且现存的此类APP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当前大学生对于使用手机APP进行在线学习这一理念还不够明确。关于线上学习,我们还横向开展了对在校大学生是否接受学习类APP辅助教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被调查者同意教师使用APP发放教学资料、布置作业及在APP上完成作业,说明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潜在需求较大。

通过对大学生使用学习类APP的时间长短及分布时间段整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时间在1小时以下占74%。使用时间在1~2小时和2~5小时之间的均为13%,5小时以上的几乎没有。大多数大学生花在学习类APP的时间与花在手机APP的时间相比微乎其微,使用的效率自然也不会高。这一结论在调查使用学习类APP的时间段时也得到了印证:平时经常使用学习的占21%,考试前或者考证前的占57%,老师提醒才用的占22%。自主使用学习类APP地比重很小,大多数是在被动情况下才会使用,这说明大学生目前无法正确高效的利用APP来提高自己。其次我们也对大学生手机中学习类APP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学习类APP数量3个以下占39%,3`5个占39%,5~8个占19%,8个以上占3%,其中5个以下的学习类APP占据了较大比重,这个比重看似和社交类APP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结合大学生在学习类APP的使用时间以及对学习类APP的使用时间段上来看,学习类APP在APP大军中并不是很受大学生的青睐。但是这是因为大学生还没有正确地认识学习类APP对自己学习上的帮助,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利用学习类APP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可以从APP上获得更多与自己的学业相关的知识,了解APP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不同点,发现APP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习类APP与学习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手机APP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时间段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00~01:00之间,此类行为容易导致学生睡眠不足,课堂学习效率低,严重影响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另外从部分学生课堂表现反馈的信息看,手机成为课堂“亮点”已经是一种极为普遍情况,大部分学生和教师也都心照不宣地选择接受现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教师通常不会出言制止。少部分有禁止课堂使用手机要求的教师,面对人数众多的课堂“低头族”屡禁不止的情况时也会选择妥协。学生低下的自控力和教师的无能为力使得课堂沦为重灾区,形成低自控力学生不愿学——教师积极性降低——愿意学的学生学不到足够知识的恶性循环,影响教学效果。

(二)社交类APP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分析

现代社会中社交网络发展十分迅猛,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几乎成为了大学生手机APP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来看这些社交工具的流行的确给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便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调查数据显示,8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并不在意打开一个APP原因,社交类APP在学生生活中早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有如附骨之蛆消耗着学生的空余时光,使大学生能够使用的时间趋于碎片化,真正沉淀用于学习研究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样,社交类APP的频繁使用,必然会导致的问题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变少、社交能力下降,成为不折不扣的社交低能儿,给学生毕业工作融入社会增加了空前的难度。

(三)学习类APP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针对学习类APP,我们发现大学生手机中像“百词斩”,“扇贝单词”这种有效帮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类APP使用率达到了36%,与其他学习软件使用情况相比占比较高,学生表示这类APP能够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使枯燥的单词学习更易接受。虽然如此但是大学生使用学习类APP的时间依然不多,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APP,尤其是学习类APP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元化的重点。

四、对策分析

(一)学校层面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需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孵化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在大学生入学之际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专业介绍及本专业未来就业去向等会议,帮助大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从根本上使其明白学习的必要性。在“说服”类努力无效情况下,学校应采取必要强制手段,健全校规中关于课堂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定,加强对课堂平时分扣减的贯彻力度。学校应该积极举办各种辩论赛、演讲等活动,尤其是针对大一新生,在他们刚离开高中,还没有很大程度地依赖手机APP带来的那种假象的社交满足感时,让他们积极投身与现实社交中,与人交流,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够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身边的人,也能够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能力。

(二)教师层面

从教师方面看,让学生告别手机吸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更具魅力,而这一点需要每一位教师的辛勤努力,认真备课上课,传道授业的同时寓教于乐。另外,教师可以在结合课堂与手机APP上做出一些新尝试,引导学生了解手机APP正确用途,比如上课时抛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手机APP去查询答案,从而调动大学生使用手机APP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老师也可以在课时足够的情况下,准备一些与课堂有关的素材,让大学生针对这些素材在课下做一些准备,并在下次上课时在讲台上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其他同学听。

(三)学生层面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由于身份职能限制,对于处于平等地位的同学更应采取说服的方法规范其行为。对于富有正义感,希望在此类问题中做出努力的学生,可以集合成立相关部门、社团,并定期举办宣传教育类活动,学校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另外,学生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远大目标,杜绝课堂低头族,合理安排休闲学习时间,以此辐射周边,在其他同学中起到“正”的引导作用。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手机APP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手机APP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消极影响,最后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完善对策,以期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手机APP合理有效的部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1]赵欣玢,赵蓉.社交与学习:手机AP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及需求分析-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例[A].2015.

[2]廖圣清,易红发.大学生APP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A].2016.

[3]金星彤,石雨涵.高校校园“拇指文化”影响情况分析—基于全国50所高校大学生APP使用情况调查[A].2015.

[4]廖环聪.我国大学生手机APP使用现状调查.2015.

[5]肖元涛,张磊磊,黄炜.手机APP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A].2014.

G641

A

1008-4428(2017)03-106-03

大学生创新基金(2016029YB)。

乔凡,女,江苏宿迁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曹艳秋,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

朱晓敏,女,江苏泰兴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情况社交学院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脱发 养“老金”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特殊情况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