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2017-12-09罗思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新课标

罗思德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存在学科课程比重过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不强、教学评价对象和范围狭窄及评价功能与作用贫弱等问题。单科式的教材结构方式、学习类型与方法的滞后和定量分析方法泛滥等致使基础教学出现观念异化、师生交往单向化、教学评价简单化趋向,我们应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选编上加强与社会主题及其联系的维度、加大经验课程及其相关设施投入、改变评价观念和方法等,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实现“技能全面,学会选择、乐于探究”的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 专业美术基础教学 改革探讨

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作为专业美术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由于美术教育观的差异和变迁,高校美术基础教学(即造型基础教学)课程标准问题一直见仁见智。尤其面对美术教育价值和现代艺术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大美术观念深入人心以及学院扩招及生源状况的当下,专业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正处在新的文化情境和教育现实中,教学改革问题窘迫。而专业基础教学问题涉及基本艺术理念、方法及人才观,因而对其内涵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的确,现行的、对应于社会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基础教学倍受质疑,其严谨、规范的技能至上主义倾向的基础观,在鲜活、开放的当代艺术语境中日渐示微,正陷入“失语”和“内卷”状态,招来诸多的讨论和批评。何桂彦认为:“建立在技术训练之上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体系已经陈旧”。熊文韵认为:“今天高校所普遍采用的艺术训练方式,依然是源自西方学院派又经过了前苏联改良的那套体系。这种审美标准依然在全球化的今天牢牢控制着中国大众的审美趣味,所以先锋实验艺术在中国始终难于被大众接受,只能在小众范围内彼此惺惺相惜。”当然,学院艺术要保持纯洁性和严肃性,但不是独立于社会发展之外。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我们知道,教育及其基础教学是“发展态”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专业美术教学正参与和担负着当下社会严肃文艺创作的技术和思想准备。因此,教学理念和课程思路应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及国家的文化意志和社会意识形态。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经济进步。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课程结构、教学组织和评价方面,探讨专业美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和提升的可能性。

一、当前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透析

(一)学科课程比重大,“学院化”倾向明显

长期以来,专业美术及其基础教学注重于美术本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技能学习,强调科学的、具体的和可量化的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学院化”倾向。伴随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造型材料的多样化已成为有目共睹的美术教学新现实,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思维方法越来越受重视。事实上,相对而言,西方的一些艺术院校对自身美术文化传统的素描和色彩等专业课程已经被淡化弱化,观念和思想的创造越来越被强调。相对而言,在学科本位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以及工业经济时代的教学思维惯性,国内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课程结构仍呈现单一化,学科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较大,占学期总课时70%至80%左右。同时,工业经济对“效率”的崇拜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产生深远影响。比如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对知识加以分门别类的现象仍十分严重,甚至对某项技能人为地构筑出某种特定规约和要求。因此,学科专项训练科目繁多,技术要求庞杂并挤占了大量教学课程时间,明显呈现出“学院化”倾向。

(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师生交往方式呈现单向化

当前的专业美术基础教育仍沿袭欧洲美术学院传统,本质主义教学思想及其讲授法仍是教学主流。相对于创作教学而言,专业基础教学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征不明显,学院也未能创设更多的让学生自由发挥和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教学组织上仍采用以大班级制。而工作室教学或集体创作等有利于教学双方有效互动的教学形式偏少,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师生互动条件差。显然,美术教学的实践学科与合作式学习特性被弱化,缺乏教学双方共同研讨、制作和完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的优化和创设,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陈旧、单一的情况普遍存在。在经济性和有效性的教学要求下,教师作为知识的裁权者,自上而下单方面灌输特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及预设性价值观念,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方式基本呈现单向化。

(三)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狭窄,评价功能和作用偏弱

当前的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基本采用西方学院派和前苏联改造后的现实主义写实绘画理念和方法。课程内容有很强的确定性,即所选择的知识内容是已经形成结论,无需探讨的知识和范例,教科书被赋予极高的地位。因此,艺术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规范的写实主义绘画传统技法的重复演绎。当然,知识本位主义思想及其一套严整的知识系统和技术规范,必须具备相应的、严苛的评价体系。在专业美术基础教学过程及其评判中,无论是“以教评教”抑或是“以学评教”,大都集中于学生作业的好坏和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而对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领域没有或很少纳入评价体系,造成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教学评价功能丧失。

二、当前专业美术基础教学问题原因厘析

(一)单科式的教材结构方式致使“基础观”异化

散点状的课题组织及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了当前的專业美术教材的基本框架,而且主要体现为专业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相对集中;冷静而且理性,内里包含着无形的知识霸权和威慑力,这是当前专业美术基础教材的显著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就“教”的方面而言,教师往往以知识的裁决权的角色对教学内容和材料进行加工和选择,有的甚至对于文本进行过度解读。特别是市场大环境的当下,专业基础的工具性价值日益上升,理性价值逐渐被消解,其使命因知识本位、技术至上等外在因素而异化。对于“学”的方面而言,要么以绝对服从的态度,将知识与技能精致化、绝对化加以学习和实践,要么排弃或采取逃避态度,作业溥衍或盲目仿效,专业基础教学所指向的宽广的艺术视野、全面的技术能力、深厚的人文底蕴等理性价值目标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异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