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高职毕业生毕业后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7-12-09蒋笑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

蒋笑笑

摘 要: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以高职应届毕业生压力增大最为明显,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态、情绪问题逐渐增多。本文主要从研究高职毕业生毕业后现状调查着手,以其中的优秀毕业生为主要样本,着重调查分析,并对症下药,逐步帮助高职应届毕业生群体树立健康的择业、就业心态。

关键词:优秀毕业生 现状调查 就业心态

一、研究意义

高职毕业生作为每年高校毕业生群体中重要组成,单从就业率上看,各大院校数据喜人。但从初次就业的“质量”上看,工作岗位以民营公司为主,公司规模不大,业务单一,且个人发展空间有限。面对就业现实,往往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不良心态、情绪问题逐渐增多。

优秀毕业生的获得者都是高职学院在校生中具备好的品质以及优异的学习成绩,通过对优秀毕业生毕业后现状调查及分析,一是对毕业生在就业选择及今后发展上提供很好的指引作用;二是通过汇总优秀毕业生在初次就业、职业发展等个人的心路历程,初步建立一套体系,面对高职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压力下产生的各类不良心态、负面情绪能及时发现、判别,并予以正确干预,逐步帮助高职应届毕业生群体树立健康的择业、就业心态。

二、研究内容

1.高职应届毕业生常遇到不良心态、负面情绪的类别;

2.分析高职应届毕业生不良心态、负面情绪的原因;

3.针对不同不良心态、负面情绪的判别、干预方法。

三、调研

1.调研前准备工作

(1)调研团队组织准备:

按地区整理好优秀毕业生名单,再分配同地区的调研成员进行走访联系。团队共募集成员12人,针对六个地区分成6组,每组2人,按地区走访优秀毕业。

(2)调研团队培训

对团队成员进行走访培训,主要涉及走访时间规划、走访地点了解、文明礼貌用语、出行安全。

(3)调研内容准备

整理好调查所用的材料(访谈材料,问卷调查表等)。问卷题目的设计,設计好问卷题目能有效获得数据,加强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调研过程:

调研主要在暑假时间:2017年7日4至8月31日。地区:杭州、温州、台州、嘉兴、丽水、衢州、宁波。累计行程:2400公里。

3.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共走访联系91名优秀毕业生,共含11个专业(园艺技术、林业技术、商品花卉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室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其中有效答卷为91份。

走访结束后每组讨论途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汇总照片、视频等相关材料,并整理提交报告。

四、不良心态、负面情绪的类别

1.不良心态:自负、虚荣、自卑心态。

2.负面情绪:迟钝型、暴躁型、迁怒型、报复型情绪。

五、不良心态、负面情绪的原因:

1.个性强烈又伴随自卑心理

如问卷问题2中,52位毕业生选择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工作;但是在问卷问题12中,在找工作中,您觉得您自己最优势的方面是?55位毕业生选择了良好的求职心态,只有27位毕业生选择了专业技能和实习经历。同时,在问卷问题5中,您对您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期望是多少?23位学生选择了2500元以内,明显低于本科毕业学生。

在求职场上,高职院校不少毕业生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因为他们心目中高职教育是“低层次”教育,就读于高职院校是迫不得已,担心自己文凭低,或因自己专业不景气,或是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它同学,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毛遂自荐,不敢向市场推销自己,如问题16中,找工作的过程您会选择哪些途径求职(多选)?仅仅10位同学选择直接去公司求职,12位选择杂志。至于问题17中,求职中,您觉得您自己最优势的方面是?52位毕业生选择了良好的求职心态,对于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实习经历,甚至是技能证书都选择比例很低,本人认为这恰恰反应学生对自己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心理。

2.对周边环境及自我认知不全面

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外围环境主要是指就业环境、就业单位等客观环境。高职学生对就业环境认识和了解不准确,甚至对自身专业的就业环境也表现的极为陌生。具体体现在问题19中,您觉得自己最缺少的素质主要有?34位毕业生选择了工作或实习经验。同时在问题21中,您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吗?44位毕业生选择了以前做过,但是较空乏,感觉有些不切实际。这些体现出毕业生也自我认识到,社会经验的缺乏是自己走向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但是在问题23中,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多选)中48位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信息,其实在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主动去搜寻、获取用人单位的信息应该不是难事。其实学生真实想了解的是专业岗位工作是如何运作的,以及该类工作岗位是否合适自己。这容易造成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漫无目的,择业多变,随意违约,频频跳槽等。或者有些高职学生缺乏自主的勇气,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岗位都要父母作主,或是父母觉得子女缺乏社会经验,控制子女的择业行为。

六、干预方法

1.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教育

能够全面、正确、客观的认识、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在困难面前更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是加强全面认识自我的教育,既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相貌等生理特点,更要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品质等心理方面的特质,还要认识自己在社会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二是加强客观评价自我的教育。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核心,对自己能有个客观的评价,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就业中,扬长补短,自我完善,团结他人。三是学会合理的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应能够对自己的各项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目标又计划好步骤,从而提高自己的压力承受能力。endprint

2.加强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追求,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以发生动摇,也就无法使理想转化為行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高职学生在实现自我成才的过程中,自觉把握好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于社会理(上接第257页)想的关系,引导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和追求择业就业理想时,将物质生活于精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诱惑,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并将设计和追求职业理想中,将个人认知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立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承受力与意志力

针对前文所诉的各类就业心理问题,学校应有的放矢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全阶段内,才能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承受力于意志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随时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向学生传输心理保健知识,增强相关意识,充分利用学校社团、干部、校刊、宣传栏等渠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针对高职学生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压力问题,分年级、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二是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设,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窗户,宣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开设有关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适应逆境环境,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能力。尝试开展高职学生心理自助、互助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从被动理解改变为自主接受有关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面的技术、方法,增强学生自主体验。

三是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从新生入校开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完善预防机构,构建分院、系(专业)、班级等多级预防体系,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男生、女生委员,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汇报本班学生心理情况。使心理健康预警工作真正落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早控制。对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与工作的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定期进行开展培训工作,熟悉新时期学生心理辅导的工作特点

参考文献

[1]鹏晓波.王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负面就业心态的调查与分析——以D市高校为例,2012年

[2]陈珊.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2010年

[3]刘春莹.学生干部就业心态分析与对策研究,2012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
高中生足量阅读的现状和方法指导
固原市四所普通高中体育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