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2017-12-09茹克叶木阿布都米吉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初中语文策略

茹克叶木?阿布都米吉提

摘 要: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初中语文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综合的语文素养具有极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三维”目标的不断推行,语文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念进行培养和引导的前提下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進而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入手,对于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为相关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爱国主义教育 策略

在新课程大纲的不断推行之下,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具有相当多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相当关键。但是目前,受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念的限制,语文教师往往无法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得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现状入手,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而对于学生进行培养,应该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过为严重,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的表面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学到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字词句段篇,教材深处的内容没有得到讲解,学生的学习成果相当不显著;另外,尽管有些教师对于教材当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一定的挖掘,但是他们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对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制约。最后,从语文教学大纲的角度入手,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教师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制约着这项教学成果的取得。

二、爱国主义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深刻理解教材

把握教育的主动权进行“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站在对整体中学语文教材的认识的制高点,对教材内容有完整的理解。要清晰地认识到每篇教材除了应传授的科学知识之外,还应弄清楚思想教育内容是在教材哪些内容中体现出来的,而不应毫无联系的硬性加入。对于大纲中规定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应了然于胸,正确辨析哪些篇目承担着哪些方面的教育内容。即便是爱国主义教育,也有具体的内容,例如,有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也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还有准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教育,等等[1]。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属于记叙范畴,作者浓郁的爱国情感是在叙事、抒情和议论中抒发出来的,适宜用以情感人的方式来感染教育学生;而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议论文,作者对国民党的痛恨之情和对民族脊梁褒扬是在说理论辩中表达出来的。不同体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是合情合理、尊重现实的表现,但具体教育的内容还需要因文而异。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在文言文中主要是进行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树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几千年史册里,有数不尽的优秀儿女。他们追求真理,不惧强暴,追求自由,热爱和平,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如《陈涉世家》一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课文里颂扬的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陈胜那坚定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睿智的领导才能。他那句打破陈规旧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展现的震撼天地的宏伟气概,他那勇于承担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更值得学生学习。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这篇课文中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让他们去感受人民力量的无可限量。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以作“记”为名,借物抒志,表达了作者要效法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真切表露了作者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至爱情怀。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低吟出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悲凉而豪壮的报国情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鲁迅先生《藤野先生》和《雪》中对国家的热爱,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矛盾情绪和对革命人民毫不吝啬的由衷赞美……

(三)文史结合,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许多的发明创造。很多课文就是其客观的见证和活化石。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国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如《论语》十则、《孟子》二章、《大道之行也》、《陋室铭》等语录、著作,体现了这些昔日贤智者们的政治主张、道德修养,或教育态度和方法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至理名言历代相传,中西共尊,影响了无数代人,而今仍然明灯不息。另外如《核舟记》在一个“修狭”的桃核上刻出“大苏泛赤壁”事件,且人物鲜活逼真,物什多而形象,字迹“了了”,《俗世奇人》里泥人张放在桌子下那摆弄泥巴的灵巧的一只左手,不用眼睛瞅,也能把海张五捏得活灵活现。它们表现出我国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口技》里“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却演绎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声响,令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高超口技表演,《扁鹊见蔡桓公》里望而知之的高明诊断医术,《苏州园林》里“如画”一般的园林设计建造等等[2]。

我们应该在重视基础的同时,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互动中,带领学生认识自己的祖国,了解它的辽阔、壮丽,了解它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了解它的历史兴衰和如今的逐步壮大,了解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聪慧、勤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保卫祖国的忠诚之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爱国主义教育概论[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

[2]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教师的教学规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初中语文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