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2017-12-09马红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锻炼初中体育教学途径

马红艳

摘 要:在初中阶段体育教育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科,但是在此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尚未成熟,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体育的授课时间,在授课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素质锻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目标。笔者主要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进行论述,并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加强心理素质锻炼的一些策略仅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学生心理素质 锻炼 途径

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人格尊严最重要的时期,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还不成熟,对于体育课程并不是很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走过程,对身体并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所以,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及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被广泛运用到教学领域,就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设置针对性的方案激起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學氛围,使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两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的个性,从其兴趣点出发,对体育技术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降低难度,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提升学生的技术掌握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恰当的评价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效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情感张力和感染性的语言去鼓励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坚持过程评价,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幅度给与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能简单的以终结性评价来一概而论。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充分的肯定,这样能够较好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挫折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在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使训练,为了熟练掌握一项技术要领可能需要反复进行锻炼,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失败与挫折,教师需要在教导和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关注,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挫折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磨练意志品质。可以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坚持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体育活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户外,这就避免不了碰到恶劣的天气、一般情况下,教师考虑到天气情况的变化会改变已经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实行室内授课。但是,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进行训练不失为挫折教育的好时机,恶劣的天气恰恰为挫折教育创造了合适的环境。例如:在下雪天进行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御寒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还可以创设比赛情况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比赛往往能够牵动学生的内心,以跑步为例,学生在跑步中可能落后,也可能反超,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扩大,劣势的一方如何反败为胜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多进行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投入其中,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适当进行调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三、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课训练中集体性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理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消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克服这些狭隘的思想,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集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且,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协调配合和竞争的机会,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有的体育活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无法进行的,必须需要多人协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进行对抗竞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之中更加注重小组内的协作配合,锻炼每个学生的协作能力,而且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能够有效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

四、在竞赛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能引导学生在竞争中思考和学习。教师可经常性地组织和开展竞赛活动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再体育竞赛活动中学习和锻炼与合作伙伴的相互理解与互动能力,增强团队协调能力,体会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正面情感对团队协作和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帮助内向的学生更加开朗地同教师及同学交流、情绪低落的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接力赛等体育活动,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合理划分竞赛小组,根据小组成员整体表现划分小组整体得分,使小组成员重视自身表现对小组最终成绩的影响,和谐、友爱、互帮互助,共同为小组争光。教师应根据各小组实际参与情况合理介入活动之中,引导各小组顺利完成竞赛活动。竞赛结束后,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并提出意见,帮助胜利的小组积累成功经验,鼓励和引导失败的小组深入思考和学习。

五、结束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状况出发,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和自身的心理素养,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腾.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周刊.2015(22):126-127.

[2]王志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2):18-20.endprint

猜你喜欢

锻炼初中体育教学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不要轻易剥夺孩子们成长的权利
基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数学中锻炼高中生意志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