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实效的几点策略

2017-12-09夏友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

夏友志

摘 要: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是,在使用现行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像科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制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等。这些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对照,让许多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学生到底学到些什么?其实,新与旧的分歧,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实效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因此,实施新课程,渗透新理念的主要渠道依然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教师要观念更新,提高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的求知興趣,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过去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问题,是课堂评价的一个论据,而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对我们理解更会有不同侧面和深刻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当教师把自己变为课堂活动的一名合作者、参与者时,也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才能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二、加强同事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与他人合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增强团队意识。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各项课题往往涉及其他多方面内容,这就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的协调一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组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整个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如在探究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全组教师应努力做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

三、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一种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学生在讨论课上有了求知欲,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去猜测某种问题,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生为了解决该问题,自然就会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使用小刀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后,将这两等份重叠起来再裁成两等份,这样连续裁到第43次后所有纸张的厚度加起来可等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你们相信吗?讨论这种有趣的问题正好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符,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教师于此时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将游戏等趣味性的活动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要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有差异,组间求均衡”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思维和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均衡性。同时人数一般以每小组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并且这几人最好是前后座位,这样小组合作时就省去了来回走动的时间。满足这些条件的分组,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另外,考虑到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裕的交往空间。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五、及时科学准确的评价,加深课堂体验

教师的评语可指明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在数学教学中,表现为解题方法的繁与简、速度的快与慢、思路的敏捷程度、广阔程度、作业书写的好与环,以及要改进的途径等,它会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有的同学不举手就喊,这时教师说:“我喜欢某某同学发言先举手。”以及纠正作业时,“某某同学的作业总是全对,而且解法简捷,书写流畅。”这种评价效果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榜样”的作用。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不仅仅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做准备。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潜能观、终身学习观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所持的坚定信念!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堂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