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资助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12-09斌,汪

市场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精准

王 斌,汪 松

精准资助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 斌,汪 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要以此为契机,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标准为抓手,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始终把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职责扛在肩上,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在精准资助工作模式下充分利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持续探索资助育人途径、创新资助育人方法、总结资助育人经验,提升资助育人的水平,实现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精准资助;贫困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等许多新论述、新观点、新要求,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成为新时期决战全面小康社会的制胜法宝。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以此为契机,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标准为抓手,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始终把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职责扛在肩上,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在精准资助工作模式下充分利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持续探索资助育人途径、创新资助育人方法、总结资助育人经验,提升资助育人的水平,实现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特点及成因

据统计,中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约占在校学生人数的20%,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约占8%。贫困生作为在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生,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思想观念落后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较偏远的山区或农村,信息不畅通,消息相对比较闭塞,人们生活状态、思想意识相对较落后。贫困生从小见识较少,对新科技、新知识了解不多。另外,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较差,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进入入大学后,贫困生在学习方面、思想观念方面与城市学生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地区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多子女的家庭,由于父母的压力较大,家庭生活困难,经济较拮据,教育费用支出紧张,也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致使部分贫困生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也导致了部分贫困生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觉得经济条件受限,很多方面不尽如意,情绪低落,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二)城镇下岗家庭贫困生,父母收入来源不稳定,精神支柱倒下

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导致城镇下岗、失业增多,虽然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生活的疾苦,也很重视下岗人员再就业工作,但下岗家庭还是要经历阵痛。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城镇下岗家庭,虽然其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状况仍然很困难,他们大多数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弱,与低保户一样面临着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等诸多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水平,这部分下岗家庭徘徊在贫困边缘却游离于低保政策之外,城镇下岗家庭子女救助政策比较笼统,使这部分人处于扶贫政策真空之中。原来稳定的经济来源断绝,家庭经济困难在短期解决很难,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突然改变,过去由父母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突然失去经济支柱而陷入困境,贫困生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不平等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关注这部分低收入群体,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更要在思想上、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孤残单亲家庭贫困生,家庭无力供养生活费,自卑心理严重

孤残单亲贫困生是指孤儿、单亲家庭或残疾人子女,他们有的是寄养,有的是隔代抚养,有的是残疾父母照顾,属特殊贫困群体。孤残单亲家庭贫困生一直是高校资助的重点,其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无法维持,教育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自卑心理严重,时有忧虑,引起心理扭曲、失衡,其行为、情感、意志和品格等都受到影响。此类贫困生不仅要在经济上付出艰苦的努力,解决生活困难,更要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特殊扶助,并跟踪服务,排忧解难。

(四)因病因灾致贫贫困生,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脱贫信心不足

因大病或多人生病导致家庭支出陡增,资产无法变现或已用尽,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因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水灾、火灾、地震等)、重大安全事故(交通等)或突发性变故,导致家庭基本费用负担过重,难以维持生活的贫困生。这类家庭贫困生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险境的时候,会出现焦虑不安、忧愁烦躁、自信心不足。因此,须要学会自我教育,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遇到困难不逃避,迎难而上,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告诫自己一切的逆境都是暂时的,只有努力实干才有机会改变现状,把贫困视为自己的动力而不是压力。高校要在贫困生享受一系列资助政策的同时要想方设法解决贫困生出现的问题,让贫困生树立起生活、学习的自信心。

二、精准资助环境下构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一)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做好贫困生分类工作,把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关

对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一大难题,认定的准不准,将直接影响贫困生的思想稳定。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开具的高校困难生家庭情况登记表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准确,随意性较大,无法保证学生在当地刻意做假,非贫困生也能通过一些渠道开具相同的证明,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很难反映贫困生家庭收入水平,消费动态结构及变化等等都给高校贫困生认定带来困难。造成了贫困证明材料对贫困生获得资助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由此给精准认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给贫困生思想教育带来更多的问题。高校要做到精准识别,才能精准认定。精准识别对于高校来讲,还主要看高校资助思政工作做的细不细,功夫下得深不深。有部分高校认为贫困生的“奖、助、贷、补、减、免”才是主要工作,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认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和经济补助一样重要,都是资助体系中重要的内容,而且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摸清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每个贫困生的生活经济状况及思想状况,这样才能做贫困生的分类工作,为精准认定提供第一手详细的资料。高校资助名额按班级人数分配到班级,因地区的差异和贫富的差异很难做到同样的标准认定的结果不同。还有近年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又有政策硬性规定必须获得助学金,而且尽量要评最高档,因建档立卡是各个地区评定,标准也难统一,建档立卡学生可能在班级评定不上助学金,但高校又不能违背政策只能应助尽助。以上几种情况在班级评定过程中对于一个没有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讲,被认为是不公平的,由此会引起对学校,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时要耐心地做好贫困生工作,化解贫困生心中的苦闷,释放他们满腹的委屈,清除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及偏见,从而把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关。

(二)精准施措,精准帮扶,做好贫困生建库立档,提升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贫困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压力过大。首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贫困生正确面对贫困,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思想教育上绝对不能“一刀切”,在摸索的过程中,要找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切实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学习等实际问题,由“授人以鱼”的方式向“授人以渔”进行转变。其次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贫困生群体的思想行为、心理特点、就业想法及致困致贫原因等情况,及时为困难生建库立档。在思想行为上建档,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建档,在心理健康上建档,在就业实践上建档,在诚实守信上建档。做到一生一档案,一生一计划,一生一措施,因困施策、分类帮扶,这样才能在经济上和思想上实现精准脱困,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最终实现精准资助环境下人文关怀的终极价值,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三)精准管理,精准资助,做好贫困生动态服务,实现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做好贫困生的动态服务,对于有效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资助资金,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建设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调研贫困生在校的消费情况;其次,建立贫困生走访机制。走访工作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摸准贫困生困难的具体原因,提供精准资助的参考依据,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达到资助育人的效果。再次,建立贫困生的跟踪管理机制。做到资助部门、就业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党建部门、教务部门、后勤部门和学生思政部门多部门联动,整合资源、数据共享、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从客观实际入手,结合贫困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管理措施和理念,做好贫困生动态管理和服务,这样才能对贫困生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资助,实现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王晓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3):51-52.

[2]陈华莲.宁波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特点及救助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03):108-112.

[3]蔡红建,薛单,王兵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的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

[4]莫云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01).

G641

B

1008-4428(2017)07-100-02

王斌,男,安徽太湖人,安徽经济管理学院,政工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汪松,男,安徽安庆人,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安徽省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6xmtzd05)。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精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