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金陵石化公司为例

2017-12-09吴晓明

市场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金陵家园职工

吴晓明

企业家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金陵石化公司为例

吴晓明

作为企业文化分支的家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能直接体现、员工最能认可的。大力培育家园文化,营造共创共享的家园氛围,是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激情,培养和建设一支对企业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队伍的有力措施。金陵石化这些年来的实践说明:对家园文化的培育是企业管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文化;家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这些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减员分流、扁平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等等,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勃勃生机。尤其是承担国民经济命脉的石油石化行业,迎着改革的春风,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规模、效益不断登上新高度。但在享有这些改革红利的同时,我们也真切感受到改革对企业文化带来的冲击,曾经被视为国有企业特有传统的家园文化,逐步淡化及边缘化。而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表现就是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降低和主人翁责任感的下降。

员工队伍对企业凝聚力的下降动摇了企业改革发展壮大的基础。近些年,金陵石化公司党委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在企业文化尤其是家园文化的重建上下足功夫:打造了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构筑类家庭的后勤生活保障和人文关怀;营造多样性的文娱和谐氛围;建立不同序列的成长通道;树立责任共担、价值共创、成果贡献的共同价值观。作为一名金陵石化改革发展的亲身参与者,经历过“以厂为家”逐步淡化的迷茫,体验过家园文化复建提升的愉悦。切实感受到:在企业培育家园文化,构筑有着共同文化追求和价值理念的类家庭,对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化企业家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家园文化的内涵

“家”是家园文化的核心概念,通俗点说就是员工要“以企为家”,企业视员工为家人,企业内部形成类家庭的文化。从深层次来讲,家园文化是一种双向的责任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既实现企业与职工的良性互动,又实现企业帮助职工,职工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的良好氛围。家园文化虽是无形的,但这又都是通过职工切身感受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去体现的。

(二)当前石化企业家园文化建设的个性特点

石化企业规模大,员工多,因行业性质,大多远离市区。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办社会职能造就了独特的微型社区,优越感明显,但社会职能剥离后,社区投入不足带来了较大的反差;石化企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工艺复杂,三班倒,工作压力大,需要全方位的理解和支持;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成长的道路上,不仅需要自身的刻苦努力,而且需要同事家人般的指点帮助;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加入员工队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远离家人,工作生活都需要“家”的关怀。

(三)石化企业家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石化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和长期形成的地理、人文、管理文化,决定了石化企业相比其他任何行业,家园文化建设更为重要。一是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家是每个人心中宁静的港湾,为家而忙碌这是普通百姓最朴实的追求。通过家园文化的建设,让员工在企业工作生活过程中体会到“家”的存在,广大员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为之奋斗的动力。二是有助于提升员工“以企为家”“爱企如家”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石化企业的安全、环保工作是企业的生命,面对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连续运行的生产装置,除了仪表设备的运行可靠度,操作装置的人才是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用对待“家事”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巡检、每一刻监盘、每一项工作,装置的安全环保隐患才能及早被发现,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装置的安稳长期运行。三是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家园文化是亲情文化、和谐文化,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说:“像个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温馨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面的收入、企业和员工的相互认同,让员工真切感受到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有助于展示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优美的环境、奋发有为的员工队伍、良好的企业效益,有助于向大众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过去地处郊区的石化企业,现在大多“城临厂边”,能否继续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家园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显得尤为重要。让公众赞美认可,企业才有继续生存的可能。

二、当前企业家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分析

工作与生活环境、成长与收入、房子与家庭等等这些都是家园文化绕不开的话题,但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相关职能改革理解的片面性,导致石化行业的传统家园文化弱化比较明显。

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社会化理解的片面性。后勤、社区等非主业剥离后,片面强调这些业务承揽单位和企业的合同关系。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支撑,也缺少必要的持续投入;对相关业务承揽单位的工作缺少认真考核和细化目标要求,承揽单位对这些业务也缺少提升的动力。职工从服务质量的持续下降中感受不到曾经拥有的“主人翁”般的感受。

二是对家园文化理解的局限性。家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后勤保障、人文关怀、成长晋级等多个领域。但在实际运行中更多的理解为工会、行政后勤的一些具体工作,缺少认识上的高度和系统性。

三是存在着家园文化建设的单向性。家园文化是一个双向的责任文化,企业在营造家园氛围、构筑类家庭的过程中,要积极培育、引导员工“以企为家”“爱企如家”的意识。只有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家园文化建设才能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

三、石化企业家园文化的建设的措施

家园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文化,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要素组成的。因此家园文化既有形式上亲身体验般的感受,又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它是通过价值导向、责任约束、精神激励等方式逐步培育和形成的。

近年来,金陵石化在家园文化培育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围绕“先想一步、先干一步、领先一步”的企业精神,和“价值共创、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核心价值理念,重点在打造优美环境、提升后勤服务水准、畅通三支队伍成长通道、帮助职工解难事、谋福祉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让职工真切体会到金陵石化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曾经“繁荣”的家园文化又回到了企业和员工身边,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了、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归属感荣誉感更浓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根源,这对有着相同境遇的石化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是打造优美环境,提升企业形象。民众对石化企业的认知,绝大多数目前还停留在易燃易爆、污染严重的误区中,如何让他们改变对石化企业的认知,除了加强知识普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走进石化企业。人是感知性动物,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感知是最直接的。因此,作为石化企业的管理者面对如今“城临厂边”,必须要转变思路。除了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外,要舍得在企业环境出新上多投入。要改变“先生产后生活”“美化环境项目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试想:一座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建筑物色彩清新统一、道路宽敞整洁、办公场所窗明几净,生产区虽机器轰鸣、塔罐林立、管道纵横交错却空气清新宜人的现代化石化企业,才是为石化行业正名的最佳佐证。也只有环境优美的石化企业才能在民众对环保的苛求中得以生存,也只有这样的企业能够让职工为自己的“家”感到自豪和骄傲。金陵石化在近四年时间里,将厂区、社区多年未出新的陈旧建筑物、道路、围栏、花草树木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新建了数量可观的停车位等等,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改造前后的对比一点也不为过,对这一改变,无论是职工还是社区居民无不交口称赞。就连挑剔的记者和大批参观的市民,也为身边有这样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石化企业而感到惊叹。

二是构筑成长通道,提高价值认同。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在事业追求过程中,二者虽都很好地体现对个体的价值认同,但在物质利益相同时,发展空间的建立,更能激励员工的斗志。过去当干部是唯一认可的成长通道,而金陵公司建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能人员三支队伍成长通道后,为不同序列的人员成长成才提供了同等机会,职级、收益的相匹配为员工带来了动力,而且激发了一批有志于更上一层楼的同志。这就如同家长对待三个孩子,一视同仁才能“家和万事兴”。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享受“家人”关怀。后勤无小事,“吃喝拉撒行”样样都马虎不得,因为这些最能体现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是最敏感、最容易产生不满同时也是最能获得赞誉的领域。曾经有一段时间,把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改革的标配,但以逐利为目的的“变相改革”事与愿违,运行过程中的偏离度很大,服务质量和水平直线下降,影响到一线员工队伍的稳定。近年来,金陵石化公司高度重视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为目标,以“窗口供应天天变、一线供应周周变、节日供应年年变”创新膳食供应,“餐饮供应满意率”始终保持在85%左右;通勤车全部更新成“大金龙”,舒适快捷的交通工具减少了员工们的车马劳顿;厂区内建成公用自行车系统,节省了路途时间,方便了员工们工作、出行;开通了节假日到仙林中心站的班车,为生活区居民提供了方便;改造修建单身公寓,配置居家设施,让远离父母的单身大学生感受家的存在。这些一件件具体事项都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事,员工们对企业这一大家庭的认知更进一步。

四是建立帮扶机制,感受“家”的温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帮助职工解难题、谋福祉,才能让职工感受家的温暖。把暖人心、聚人气的好事做细做实,解决职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增强职工的获得感,才能保障和维护员工队伍的稳定。企业党群组织在帮扶机制的形成和运行中起到主导作用,工会作为职工之家更应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金陵石化公司多年来建立的“大病救助”“金秋助学”“补充医疗”“四必访五必谈”等制度,在帮助职工解决燃眉之急、支持职工克服困难等方面起到了“娘家人”的作用。

五是创新激励措施,增强员工热情。家园文化的双向性要求员工对待企业如同对待家庭,要全身心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这也是责任文化的基本要求。而作为另一方的企业,对待员工的努力也需要有积极的回应,这样才能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金陵石化针对安全生产这一主要矛盾设置的“达标立功奖”及由此评定的“年度安全卫士”,很好的诠释了双向促进的作用。员工把主人翁责任心落实到巡检操作中,及时发现并避免了重大隐患事故,被评定为一定级别的奖项并受到奖励,受到奖励后,又进一步促进员工责任心的提升,由此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因此作为管理者在培育家园文化过程中,激励措施要不断推陈出新。 六是教育引导同步,共担企业责任。家园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进步的结果。对员工而言,家园文化意识体现在“爱企如家”、“以企为家”,体现对企业的“家庭”责任、担当,体现在对同事的亲情关系。要让这些目标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并落实到行动中,就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主体,把企业看作家庭,并以为企业工作和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教育引导的方法很多,要重点关注典型引路的独特作用,让员工面对面的感受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为大家庭贡献的激情和责任。金陵石化近年来培养了孙同根、陆鹏宇、杨礼春等一批叫得响、站得稳的优秀典型,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爱企如家、勇于担当的事迹影响和激励着员工队伍。实践说明:石化行业更需要一支有着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员工队伍,他们才是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

吴晓明,金陵石化。

F270

A

1008-4428(2017)07-15-03

猜你喜欢

金陵家园职工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绿家园
醉一场金陵遗梦,留一片丹心如许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