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为先视角下“东道”教育对学生品格的塑造

2017-12-08谭志锋��

考试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育

谭志锋��

摘要:东边小学教育发展的思想、理念中,将“以德为先”为特色,突出道德素质培育的重要性,塑造学生自信豁达、协作共进的内在品格。其中,通过道德素质的强化,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并突出德育特色所在,引导学生建立协作共进的意志品质。以开展多样化的学科课程为重要的路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最终达到学生内在品质升华、性格健康向上的目的,引导学生成为我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

关键词:“东道”教育;以德为先;教育特色;品格塑造

一、 引言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东边小学将“以德为先”作为教育特色,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重中之重,确立以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路线。期间以素质引导为主要方法,塑造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将情感陶冶作为重要的路径,培养学生豁达的性格。同时将责任意识、尽心服务、能力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学科课程,指引学生品性、性格的正确塑造,彰显东边小学德育特色。

二、 通过道德素质的强化,培养学生自信豁达的性格

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全面落实,东边小学立足以道德素质发展为先行条件,培养学生自信豁达的性格,为学生品格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运用“导之以行”方法塑造学生乐观态度

东边小学教育特色中,道德素质强化作为教育特色的核心所在。学校针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精心设计出培育方法,将重点落在以引导为中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进而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众所周知,学生的品格塑造源于学生能否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东边小学立足以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将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培养作为重要路径,引导学生能够生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并指导学生养成规范的道德行为,这样学生面对生活、学习的态度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确保学生的品性、性格的健康发展。这是东边小学教育思想所体现出的先进之处,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实现了相互的统一。

2. 突出道德情感陶冶培养学生豁达的性格

道德情感的陶冶是个人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点,也是推进人的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东边小学立足以“导之以行”塑造学生内在品格,道德情感的陶冶自然而然是道德素质引导的重中之重。道德情感的陶冶的路径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二是通过人际交流活动。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学生社会性格的改变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开展丰富多样的人际交流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正确抒发学生的內心情感,引导学生的性格能够展现出豁达、自信、向上的特点。这是东边小学教育特色的重要表现之一,诠释出素质教育应面向“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

三、 立足德育特色,引导学生协作共进的意志品质

东边小学坚持以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协作共进的意志品质,为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使得学校的德育特色为学生品格塑造提供有利的保证。

1. 培育学生尽心服务的内在品质

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内在品质的行程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东边小学立足学生内在品质的建设,以培养学生“尽心服务”的内在品质为任务,以道德素质教育为重要路径,体现自有的德育特色。其中,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根本,培育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内在品质,积极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帮扶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另外,还将拓展训练作为基本的德育内容,结合丰富的拓展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服务他人帮助自己”的心态。在这样的德育特色的作用下,学生协作共进、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能够得以培养,有助于直接推动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品格塑造。

2. 引导学生责任意识的生成

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成就学生的未来发展,责任意识的引导由此也成为学校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脑海之中存在较强的责任意识,也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东边小学甚至学生责任意识引导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提供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得到基本的渗透,为学生履行社会责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投入与回报之间的正比关系,同时通过真实的案例说明过于追求近期利益,而不注重社会投入,所获得的社会回报相对较少。而注重长期的社会投入,所获取的社会回报较大,同时也会具有持久性。通过这样的责任意识渗透过程,使得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塑造学生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3. 强化学生能力的协调发展

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前提在于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性格。道东学校立足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特色,将德育教育的全面开展作为重要前提,带动学生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能力的协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德育教育的开展,立足于内容的多样化、形式的多样化,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重要途径,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公益实践、社会劳动等活动,用实际行动熏陶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及树立学生道德观念,最终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塑造学生与人和善、谦虚谨慎的性格,凸显学生品格塑造的创新性。

四、 开展多样化学科课程,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

东边小学实现了各类、各项目学科课程的全面建设,学科课程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形式多样的校内与校外实践活动、理想价值教育成为学校“以德为先”教育理念深入落实的重要体现,为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拓宽了道路。

1. 结合校内实践活动塑造学生谦逊大气的品格

东边小学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校内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校内实践活动,引导、培育学生内在责任感、荣辱感,带动学生内心意识的健康发展。另外,还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公共劳动等活动之中,树立学生自身的责任观,为学生塑造谦逊大气的品格提供有利的条件。众所周知,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积极性,实践活动形式、种类的多样性是根本前提。对此,在现有的校内实践活动类型的基础上,还需要将活动组织形式加以拓展,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校内实践活动作为拓展方向,为学生谦逊大气的品格塑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endprint

2. 通过环境教育来陶冶学生艺术审美情操

德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让学生能够发现“美”、感受“美”,最终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品格塑造的主要动力。东边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真实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实现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使学生观察“社会美”、“生活美”的能力不断提升,并引导学生“和谐美”、“人文美”的标准形成审美取向,确保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审美视角伴有更为真实的艺术性特征。如,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扶老助残实践活动、扶贫帮扶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实践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內在美”,关注他人身上所存在的“心灵美”,体会到社会所存在的“和谐美”,在转变学生审美视角的同时,引导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实现升华,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品格塑造的目的。

3. 坚持理想价值教育来构建学生和谐心态

何为理想价值教育?其实就是结合学生自身理想,对于社会发展所能够产生的作用进行正面教育,来衡量学生社会发展的心态是否达到高度的健康。东边小学开展理想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和谐发展的心态,由此成为学校与人特色所在。针对学生内心所存在的理想,将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指引,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发展心态,促使学生内在价值观念能够得到初步优化,成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重要推动力,加快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品格塑造的步伐。

五、 结论

在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品格塑造成为学校教育的新任务。东边小学立足“以德为先”为教育特色,强调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培育学生自信豁达的性格、协作共进的意志品质为出发点,通过学生性格、意志品质的培育带动学生品格的正确塑造。并且开展多样化学科课程,最终实现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塑造,客观表达出东边小学育人理念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李金波,许百华.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03).

[2]丁兆叶,李寿欣,李君春.初中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

[3]汪才明.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4]田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教育心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教育成为终身之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