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证历史
——我的教学主张

2017-12-07重庆市江津中学校张志勇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史料证据学科

□文/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张志勇

实证历史
——我的教学主张

□文/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张志勇

历史教学场景(体现历史实证创客教学之VR体验和陶艺制作) 摄影:张志勇

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而丰富的史料就是实证大数据。实证历史教学主张即遵从“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教学原则,客观求证,严谨解读,科学施教。历史源于“实”,研于“证”,用于“思”。实证是历史学科所尊崇的教学态度,也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历史的最高“品格”与价值所在。

一、实证是“历史性”时代话题

实证是历史学的永恒常态,其历史性在于任何时代、阶段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真实存在。

1.实证是历史的本质

实证历史是历史学科的独有印记,实证成就了历史的科学性,而科学又证实了历史的社会实用价值。首先,历史表象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历史是史料的堆集和记忆的碎片,但消逝的历史仍然可视可听可闻可读可触,其真实存在、丰富史料、生动细节和泛在社会价值都是历史学科特有知识内涵。历史不需要去创造,只需要去发现或挖掘。其次,历史学注重“史论证据链”。要求在史实证据与论据之间进行真实互证和解析,并得出准确结论。历史学的科学性体现在研究样本要真而实,证据方法要证而准,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可靠。第三,历史教学用“实证”说理论道。摆事实讲道理,就是朴素的辩证唯物史观。大量一手史料如同一块璞玉,师生共同去观赏、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打磨、反思、体会等,确保学习过程的真实、严谨与科学。

2.实证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

从国家课程到校本课程,历史学科也催生了很多优秀实证教育教学案例。历史教材、教参资料随着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应用,也不断在修订完善,更加实事求是。例如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大大增强了史学的真实性和信度。2012年教育部对历史教材实行统编统审并于2017年秋季全国统用,国家如此重视,一是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的实证价值是大国崛起迫切需要的;二是历史教材利于更好地强化国家意志、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三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每一次编修都在不断更新优化,更突显历史教材教参的实证性、准确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实证历史的核心思维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实证价值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养成具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和能力,它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凸显了历史的唯物之“实”与史料之“证”。“唯物史观”是历史认识论与方法论,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时空观念”准确定位历史存在的时空,一切教研才有史实依托和实证意义;“史料实证”是依据充分的史料证据,最后获得严谨科学的结论;“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史料实证基础上的客观理解和科学解读,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一系列正能量优秀事例,有重要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架构,它使历史学成为一门严谨的学问。从中西史学发展看,史料实证教学理念是史学界共识。西方史学从19世纪德国兰克学派强调“据事直书”到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倡导“新史学”;中国史学从傅斯年“史学即是史料学”、胡适“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到陈寅恪以诗证史,史料实证已成为历史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依据。从教育发展大势看,信息时代倡导实证精神。网络媒体发展迅速,众多纷杂繁复的信息充斥各种传播平台,历史往往会受到网络、影视作品和演义小说之类的“戏说”影响,造成历史观认知变异或偏差。因此史料实证需落到实处,精准求证,还历史真相,重振历史学科“实证”精神。

2.历史教学“五求”的实证要义

历史求真、求证、求智、求善、求用的教学思维,能够较全面表达实证历史教学主张的本质特征。求真即求真之实,乃历史之史实与证据。以客观存在为前提,坚持唯物史观,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求证即求证之法,乃历史之论辩与方法。尊重史实证据,学会收集证据、辨别证据、证明论断。求智即求智之慧,乃历史之生成与智慧。学会历史,融会贯通,使“读史使人明智”得以体现。求善即求善之德,乃历史之育德与励志。弘扬中华文化,倡导立德树人价值观。求用即求鉴之用,乃历史之应用与价值。善于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启发,形成新认知,并最终内化为新的应用与创新。

三、实证历史教学的主体内涵

实证历史教学主体内涵可解读为八点教学立意:

1.实证历史需要“证实”,即论证过程。史论结合、相互印证、互为依据、让证据说话,是历史学科的独有魅力。无论是从材料得出结论,还是提出观点找材料证明,都要求在史论之间的互证上,必须经过缜密的逻辑思维推断,然后用研究结论“证实”它们。

2.实证历史需要“发现”,即问题验证。发现问题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求从大量教材表述、图文史料及众多已知结论答案中,能够找出老问题,发现新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不断的挖掘,发现,研究,探索,再发现,是重要的实证历史学习思维。

3.实证历史需要“学堂”,即学习空间。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特征。教师在学堂更多表现为导学和助学,重点是授人以渔,大胆将时间、空间和实证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

4.实证历史需要“体验”,即参与感受。历史难以在现实中去经历、展现和触摸,因此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也是实证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体验方式可以通过图片、漫画、视频、VR等媒介来重现历史片段,可以组织参观展览馆或博物馆,可以组织户外实地考查“故地重游”,也可以创设历史情景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等。

5.实证历史需要“建模”,即学习设计。它体现了皮亚杰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立足于对课情、生情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调控,最后形成实施方案。建模立足于历史课标知识体系,对课程或课堂进行量身构建,包含策划设计、认知结构、课堂环节、学习模型、思维导图等。

6.实证历史需要“技术”,即信息力量。互联网+大数据让“泛在学习”已具雏形,未来的课堂一定是有技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技术深度融合的课堂。做好学科与技术融合,信息技术将成为实证历史学习的强大工具。智能终端与无线网络、数字化的海量史料、在线历史博物馆等,超越时间空间限制,让历史学习无处不在!让历史资源随处可证!

7.实证历史需要“STEAM”,即学科互助。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缩写,揭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实证历史也需要多学科“陪伴”:地理为历史文化打开了空间叙述,语文为历史材料做出了细节描述,数学为历史数据进行精密的推断和计算等,而历史则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重庆市江津中学“实证历史”创客工作坊就是一个具有理工科特点的文科创客空间,有文物实体、虚拟VR、陶艺制作、文物考古修复等,历史与地理、理化、劳技、美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结合,构建出一种典型的基于创客空间、跨学科、混合学习新常态。

8. 实证历史需要“创新”,即“保粹开新”。历史学习绝对不是记忆答案的教育,而是创造答案的教育。实证历史创意无限,教法与手段可以多样而新颖。历史课堂的立意、设计、过程实施都可以同课异构;历史课堂因师生而异,因目标内容而异;历史教学可以生活化,可以角色换位,可以模拟情景,可以从诗歌、语言、风俗等许多角度还原历史和印证历史。创新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创新需要加强对实证问题、实证能力、实证应用的研究。

实证历史源于历史学科专业,植根于学科素养。实证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关键能力,也是历史研究的必备品质。对一名合格、负责的历史老师来说,是否抱有实证性史学态度和精神,是衡量历史学科教学业态品格的重要标准。

猜你喜欢

史料证据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超学科”来啦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手上的证据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