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实干平天下的《尚书》阐释1

2017-12-07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黄明超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尚书精华

□文/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 黄明超

践行实干平天下的《尚书》阐释1

□文/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 黄明超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作的政治报告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DB].新华网.2017-10-18.由此看出,“实干平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就把党的使命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延伸到了历史的五千多年前。

在这之前的2017年4月,课题组设计了一组“实干平天下”的问卷,对重庆市内的沙坪坝区、綦江区、黔江区、云阳县、巫山县、巫溪县的中小学教师和社区居民,以及Q群、微信群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收到了有效问卷2312份。

图Q-1 您对“实干平天下”的理解

表Q-1 您对“实干平天下”的理解

在调研问卷中,认为“天下为公”的占比为30.1%,认为“天下大同”的占比为10.68%,两项合起来为40.78%。认为“和谐和平和睦”的占比为56.31%,认为“做好自己就行了”占比为2.91%。从调研中看出,人们对“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认识已经达到40%以上,是一个不错的数据。认为这个世界需要“三和”的数据最大,为56%以上。两项加起来有97.09%,表明天下为公、天下泰和被大多数人认同和追求。“做好自己就行了”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也是非常正常的,做不好自己当然不能去做“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事业。

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受调研人员表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亲切关怀。天下为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的最大公约数,也是道行的最佳境界。儒学提出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有其历史渊源,有其文脉传承,有其面向未来的时代价值,更有其具体社会实践路径可以践行。

(一)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践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一为“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即人尽其才,国家安宁。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3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87.]唐尧处理政务公谨节俭,明察四方,思虑通达,宽厚温和,诚信谨慎,并能举贤用善,因此他的光辉照耀四方,达于天上地下。他能够举用才智超人、品德高尚者,使上下周边亲密无间,和睦相处。唐尧和睦民众,协调各诸侯国关系,使当时天下臣民都和谐相处,团结一心。

所以《礼记·礼运》主张把天下当做一家、把天下人看同自己,使天下为公。唐尧禅让帝位给虞舜,同时希望他“百姓昭明,协和万邦”。4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89.]“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5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90.]尧帝命令羲和与和氏谨慎地遵循天道,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把时令节气昭示给臣民。所有这些,都是出以公心,天下为公的表现。

虞舜出身卑微,长期隐居民间。是唐尧听说他聪明又智慧,才准备让他继承帝位的。在考察时,尧帝发现虞舜的聪明智慧普照四方,谦恭与美德溢满天地,这种隐蓄不露的高尚品德终于被唐尧闻知。虞舜接位后,推行正道教化,并且教诲臣民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让天下人民不违人伦,友好相处。虞舜还确定了春夏秋冬四时月份和每月天数,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

舜帝治理天下国家,设立各种官职,分别以姓氏种族进行治理,把文德发扬光大,天下大治。平定天下要“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这是因为,作为君王能够把做好领袖看作畏途,群臣能把做好臣子看作艰难,这样谦恭,国事就会得到很好的治理,臣民也能努力躬行德教,良言就不会被埋没,贤才也不会被遗弃,国家就会太平无事。

(二)满招损,谦受益

践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二为“满招损,谦受益”,让人民懂得做谦谦君子。“满招损,谦受益”6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89.]。“满招损”也是《周易》里面推演出来的,“亢龙有悔”,是因为只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还有就是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阴盛而极等同于阳必然发生冲突甚至交战。“谦受益”,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7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彖辞[M].商务印书馆2005.(1)153.][虞舜“知道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能听取众人的意见,抛弃自己的错误,接受大家的正确见解,不虐待孤苦无依的人,不嫌弃困窘贫穷的人,这是唐尧的英明品质。唐尧的品质气度宏达而影响深远,其圣明神妙于武功可平定祸乱,于文治可富国强民,勤勉理政,终于拥有四海,主宰天下。

(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践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三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做到“善政养民”真实不虚。“德惟善政,政在养民”8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24.],善处政事,教养百姓,就是大德根基。所以大禹能“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9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23.],遵守善道就会获得吉祥,依顺恶道必定招致凶险,吉凶与祸福如影随形,回声与音响,结果与原因都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皋陶说过,“慎厥身,修思永”10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31.],严于律己,修养自身,培养道德,就能以德政治理国家,使决策英明,同心同德,使大家都贤明起来,努力辅助大禹治理国家。同时“在知人,在安民”,做到知人善任和安定民心。皋陶还说,大凡良善行为,都来源于九种美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宽宏大度又小心谨慎,柔和温顺又雷厉风行,忠厚诚实又庄严恭肃,卓有才识又敬业守勤,柔顺驯服又刚毅果敢,正直耿介又温和可亲,粗狂豪放又廉约严谨,刚正坦荡又谦谨求实,强悍豪迈又仁义善良。能做到上述三点的人是有良知的人,能做到上述六点的人是君子,能做到上述九点的人是贤人。

(四)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践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四为“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做到赏罚分明。在远古,太平天下也要重视法治。皋陶认为,要端正人们的德行,便利人们的物用,使人们以和为本,有三件事一定要办好:一是要用美好的德政感化百姓,二是用严峻的刑罚警戒百姓,三是用激励人心的文艺作品去勉励百姓。做到这三件事,德政就不会败坏。

大禹精通五刑,让人们遵守正道。虞舜对待臣民百姓简易不烦,统御百姓宽厚不苟,惩罚不株连子孙,赏赐却延及后代。这些大禹已都具备。大禹还有治水伟业,为国家大事不辞劳苦,而生活朴素节俭,不自我满足,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炫耀自己的功绩,所以虞舜要大禹承继帝王的运数,登大君之位其理在此。

(五)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践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五为“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专心致志,持正守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11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26.人心险恶,不可揣测,道心暧昧,难以明察,只有精诚专一,踏踏实实实行中正之道。那时提出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一心一意,持守中道,也即“持正守中”,用在今天,将会更加大放异彩。

(六)天下一家,中国为一

践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六为“天下一家,中国为一”,共建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12吴景山等注释·四书五经[M].重庆出版社2003.10(1)1323.在当今世界,尽管世界复杂,中国人民依然葆有古道情怀,期待以儒学伦理思想体系达成“天下为公”。“天下为公”除了要公正、公平和正义,还要做到懂得人情和知道人义。

懂得人情。“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13吴景山等注释:四书五经[M].重庆出版社2003(1)1323.]人情就是爱、喜、怒、哀、惧、恶、欲,这七情不用学也会。七情不仅中国人会,国际社会,只要是健全的人都会。不能自己在世界上称王称霸,而不顾及受害的国家和人民,他们也有七情。所以懂得人情,天下才能为一家,天下才能为一人,所有的人都团结为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知道人义。“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14吴景山等注释:四书五经[M].重庆出版社2003(1)1323.]这里要讨论的人义,是为父需善,为子需孝,为兄需良,为弟需悌,为夫需义,为妇需听,为长需惠,为幼需顺,为君需仁,为臣需忠,这十种要求就是人义。不但中国人民要这样做,且连这个世界,都需要这样去做,才是人义。能这样做,天下就是一家人,天下才如一个人,同心圆才能缔结,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一起推进共建。

二、讲信修睦,世界大同

践行“讲信修睦,世界大同”即为“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5吴景山等注释·四书五经[M].重庆出版社2003.10(1)1316.]关于“大同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从习总书记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同”,是在古代“大同”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要实现“大同社会”,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烝民乃粒,万邦作烝

“民乃粒,万邦作”16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37.,治理天下在于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得到有效治理。要平治天下,就要有效治理水利江河,消除自然灾害。大禹时代,洪水滔滔,巨浪冲天,浩浩汤汤的大水包围了大山,漫上了山冈,百姓被淹在洪水里。现在我们国家每到盛夏,南方不少省份洪水滔滔,政府采取紧急措施予以抗洪救灾。地震来了,同样举国相助,救灾民于危难。大禹率领民众疏通九州大河,把洪水导入大海;疏通田间水渠,把水导入大河。与稷一起教民众播种百谷,发展商贸,互通有无,交换余粮。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还有就是“惟几惟康”17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37.,举止端庄、稳重,不轻举妄动,居安思危,启用正直的人,平心静气,静心等待,国家大命就会因为有这样的美德而托付给他。所以帝舜说过,他有什么过失,就请帮助改正,但不要当面逢迎,背后却怨气冲天。

(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说,太康失邦,在于贪图享乐,丧失了帝王应有的品德,使得百姓都对他怀有悖逆之心。他到洛水南岸打猎,一百多天不回,五个弟弟都很怨恨他,于是就做了五首诗来训诫太康。

第一首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18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72.。大禹曾有训诫,对百姓要亲近爱护,而不能疏远轻贱。百姓是立国的根本,根本立住了、稳定了,国家才会安宁。天下百姓,哪怕是愚夫愚妇,某些地方或方面,都比统治者聪明,因此要及早省察并加以纠正。

第二首诗:“内作色荒,外作禽荒。”19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72.大禹曾经训诫过,在内迷恋于女色,在外沉溺于游乐,纵情饮酒而不知节制,嗜好舞乐而不知收敛,住高屋大厦仍觉得不够富丽,还要把墙壁装饰得五颜六色,异彩流光。这几项只要占了其中一样,没有不倒霉失败的。

第三首诗:“乱其纪纲,乃厎灭亡。”20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72.尧帝由于勤于治国而拥有了中国。如今太康背弃了尧帝的正道,破坏了纲纪,必然招致灭亡。

第四首诗:“荒坠厥绪,覆宗绝祀。”21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72.大禹有治国的典章制度流传给后代子孙。交换财物,平均有无,使民用不缺,王府也很充足。如今太康却荒废败毁祖先的功业,是宗族遭覆灭,祭祀被断绝。

第五首诗:“弗慎厥德,虽悔可追。”22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73.天下国家搞成这样,老百姓如今归向何方?五个弟弟一想到这些,就感到十分悲伤。普天下的人都怨恨太康和五个弟弟,还有什么脸去面对他们?平日里不注重品德修养,即使现在想悔改,也已经来不及了。

五个弟弟唱出了骄奢淫逸导致国破家亡的惨痛教训,值得平定天下的人们深思。

(三)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羲氏与和氏好酒贪杯没有节制,搞乱了天时节令,胤侯去征讨他们。他说,圣人有智谋,有训诫,这些智谋和训诫能够定国安邦。先王能够奉行常规法典,百官能够尽职尽责地辅佐天子,十分贤明。“其或不恭,邦有常刑”23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74.如有不恪尽职守者,国家将会加以处罚。《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24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75.如今羲氏与和氏败坏了先王德教,沉湎于酒乐,擅离职守,按照先王规定,如果天时节令比天时出现的早,一律杀头,概不赦免;如果历法所规定的节令比天时出现的晚,也一律杀头,概不赦免。所以“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25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76.胤侯告诫出征者,如果威严战神偏私,那就一定能够成功;如果偏私战神威严,那就一定失败。他希望众位将士要努力和谨慎。对胤侯的警示,到现在实干兴邦仍不失其价值和意义。

(四)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成汤出兵讨伐夏桀,把夏桀流放到南巢,觉得自己不是像尧舜那样因禅让继承帝位,而是用武力夺取的,因而内心感到很惭愧。《商书·仲虺之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26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83.作为国家领导,不爱歌舞,不聚金银财物。勉励行善的人就起用他们,努力做事的人就对他们论功奖赏。用人就要像对自己一样深信不疑,改过就要像抛弃废物一样毫不吝啬,对于别人既能宽厚又能仁爱,并且对亿万百姓显示出诚信之心。要辅佐贤能的人,协助仁德的人,表彰忠诚的人,启用贤良的人,做到惩恶扬善,国家才会昌盛。以德行博取民心,万国都会归附,心志骄傲自满,亲族也会疏离。君王因显示出伟大品德,在百姓中树立中正之道,用道义去治理国政,用礼仪去驾驭民心,把治世正道传给子孙后代。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能够自己找到学习典范的人可以得天下,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人一定要灭亡。谦虚好问的人一定伟大,自以为是的人一定渺小。“慎厥终,惟其始”27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84.,要想有一个好的结局,就要有一个好的开端。符合礼仪的一定繁兴,混用暴虐的一定灭亡。这就是上天的意志。

(五)作善降之百祥,不作善降之百殃

成汤去世之后,在太甲之年,伊尹教导太甲说,过去夏的先王大禹努力推行德政,即使山川的鬼神也都很安宁,就连鸟兽鱼鳌也都祥和愉悦。可是到了禹王的子孙时,不遵守先王法度,上天就降下灾祸,借助汤王讨伐夏桀。商王推行德政,显示出了神圣的武德,以宽仁代替暴虐,因此人民都非常爱戴他。

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贸易结算方式上,对跨境电商的支付渠道和机构涉及很少。国际结算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见下表:

“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28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 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87.成汤经常告诫说,在宫廷里经常纵情跳舞唱歌,叫作巫术作风。贪求财物、女色,迷恋出游打猎,叫作糜乱作风。轻慢圣贤的教诲,拒绝忠直的规劝,疏远年高德劭的人,亲昵顽劣幼稚的人,叫作邪恶作风。这三种作风君主沾染其中之一,他的所有就会丧失;诸侯如果沾染其中之一,他的一切必定败亡。上天赐福没有一成不变的常规,对行善者总是赐给各种吉祥,对作恶者总是降下各种祸殃。

三、和平和谐和睦

《周易·彖辞·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29吴景山等注释·四书五经[M].重庆出版社2003.10(1)1794.乾坤模型,变化异常,遵循阴阳定律,各自拨正本性与生命规律,饱合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太和之气,这就十分有利于凝聚成正能量。要践行和平和谐和睦的实现路径,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值得借鉴。

(一)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践行“和平和谐和睦”之一为“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掌握国运,用仁政抚慰民心,和谐天下。太甲继承帝位后,昏庸无道,伊尹把他放逐到汤的安葬之地。到了太甲三年,伊尹才让太甲又回到亳,并以《太甲》三篇教导太甲。

第一篇以成汤的成就启发太甲。先王成汤尊重天命,顺从天地神灵。对于社稷宗庙,总是那样恭敬严肃。上天看到成汤德美行善,就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他,让他安抚天下。夏的先王始终讲求忠信,辅佐他的人也都有始有终;而他们的后继之王夏桀却不能始终讲求忠信,辅佐他的人也不能有始有终。但太甲听不进伊尹的话,还是我行我素。伊尹又说,先王在天亮之前就盼着天亮,甚至坐起来等待天亮。他不但亲自为国事操劳,而且还广泛搜求贤良之才辅佐他治理国家,教导后人,要他们不要丧失祖先留下来的基业和天命而自取灭亡。你要继承简朴的美德,考虑长久之计。就像虞人射箭,拉弓之后,还要看看箭尾放的地方是否合适。他要太甲遵循祖先的法度,如果执迷不悟,习染成性就有大麻烦。

第二篇伊尹希望太甲“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30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87.。上天是如此怜爱殷商,希望后继的君王最终修成美德,这是一件有益于千秋万代的大善事。这一次太甲开始醒悟,下跪叩头表示,过去不明白昏庸糊涂,现在已经懂得寡善无德不能给天下带来和平和谐与和睦。他表示,破坏礼仪和法度,不但不会给天下带来宁静安详,还会带来灾祸。伊尹所以教导他要修养自身的品德,用诚信的美德协调与臣民的关系以达到和谐,这才是英明的君主。任何的懒惰和贪图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尊奉祖先,要做到孝顺;亲近臣民要不嫌贫爱富态度要谦恭。要目光长远,采纳善言,才算聪明睿智。

第三篇伊尹告诫太甲,上天厚爱的人没有固定不变的,上天只亲近那些对他恭顺的人。百姓依附的人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只依附于诚实守信的人。实行仁政,天下就会泰和太平,否则社会就会动乱不安。采取太平之世的措施,没有不兴盛的;推行动乱之世的做法,没有不灭亡的。只有自始至终慎于选择,才是最为英明的君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31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91.登高必从低处起,行远必从近处行。不要轻视老百姓的艰辛,要想到他们的幸福与安危,既要慎终,也要慎始。要辨明符合心意的是否违背道义;不符合心意的是否合乎道义。只要德行完善,天下就会风气纯正,充满和平、和睦与和谐。

(二)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践行“和平和谐和睦”之二为“式敷民德,永肩一心”32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98.,把德教推行到民众之中,永远与百姓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建设新家园。历史上,盘庚决定第五次迁都,准备迁到殷地去居住。对此,臣民们都哀怒叹息不止,怨恨盘庚。后人撰写出《盘庚》三篇,以警戒后人。

第一篇,盘庚教导闹事的臣民,要遵从先王制度,整顿法纪。他要人民戒掉私心,不要骄横放肆,贪图安逸。先王治理天下注重任用世家重臣,与他们共同治理政事。他们从不发表荒谬言论,而你们却吵吵嚷嚷,胡言乱语,还宣扬那些邪恶论调。盘庚希望结网结在纲上,做到有条不紊。又譬如种田,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好收成。“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33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99.人可以用世家旧臣,但器物却不能用旧的;尽管有权赐福也有权降祸,也不敢滥施赏罚。国家治好了是大家的功劳,国家治不好是我一个人的罪过。无论远近亲属,我将一视同仁,目的是达到国家的和睦,社稷的平安。

第二篇,盘庚制造了一批船只,准备把臣民迁过黄河。他召集那些不服从迁徙命令的臣民训话说,我们的先王,总是顺承民意使百姓安居乐业。“试以汝迁,安定厥邦”34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701.如今我把大家迁移过去,建立一个祥和幸福的家园。可是你们却不体谅我的苦衷,你们的心气竟然那样不和顺,不为我敬顺民意的诚信之心所感动。这样做是作茧自缚,自讨苦吃。现在我劝你们同心同德,不要听信谣言。有人想利用你们的缺点,使你们变得心地邪恶,不能同心同德就会受到惩罚。你们应当考虑如何相互依赖,人人心里都想着同舟共济。假如你们之中有人不行善事,不走正道,放荡不羁,欺诈奸诈,就要遭到重惩。

第三篇,盘庚把都城迁到新邑以后,首先安排百姓居住的地方,然后才确定宗庙的方位。他发表了一个演说,再次向百官提出告诫。盘庚说,不要贪恋嬉戏懈惰,要辛勤努力重建家园。我们的臣民因洪水泛滥而流离失所,没有固定的安身之处。你们责问我为什么要惊动亿万人民迁徙?这是因为现在上天要来振兴我们的国家。我积极审慎地效法先王,顺从地承受天命,因此决定迁徙并永远定居在新邑。我要认真考察你们安抚民众的政绩,不会任用贪财之辈,只信任努力帮助百姓谋生的人。凡是能够养育百姓安居乐业的人,我都要根据他们的功绩予以表彰。“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35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706.不要聚敛财富,要努力帮助百姓谋生而建功立业。把德教推行到民众之中,永远与百姓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建设新家园,建设和谐幸福的共同体同心圆。

元代 赵孟頫《水村图》

(三)罔不同心,以匡乃辟

践行“和平和谐和睦”之三为“罔不同心,以匡乃辟”,同心同德,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前进。在调研中,受调研人员选择“做好自己就行了”的受调研人员占比2.91%。看起来是小数,加入2.91%×14亿,就不是一个小数,因此不可小觑。

《尚书》记载,高宗梦中见一个叫说的人,就让百官描绘说的模样,而后到全国四处去寻找,结果在傅这个地方的山中洞穴里找到了他。史官据此写出了《说命》三篇。

第一篇,大王对叫说的人说,“罔不同心,以匡乃辟”36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708.。大王说的意思是,我从早到晚随时采纳善言,因此你要经常赐教,以便帮助我积善修德。你我的关系,打个比方说,假若我是一把铁器,你就是磨刀石;假若我要渡河,你就是船和桨;假若我是大汉的土地,你就是连绵不停的甘霖。如果药使病人不头晕眼花,病就一定好;如果光着脚走路又不看地下,脚就可能受伤。希望你和你的同僚,全部同心协力,纠正你们君王的过失,沿着成汤的足迹前进,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傅说回答说,木柴医用墨线取直,加工出来就会非常平正;君王善纳谏言,就会变得圣明。只要君王能够圣明,臣下不必等到君王下令就能主动进谏。

第二篇,傅说受命总理百官,向君王进谏说,圣明的君王都遵从天道,安邦立国,树立天子的威严,分封诸侯的领地,选派各级文武官员,“不惟逸豫,惟以乱民”37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708.而要他们尽职尽责,治国治民。上天聪明睿智,圣明的君王要效法上天,臣下要恭谨地顺从上天,百姓要顺从上天。对于君王来说,轻率地发号施令,就可能招致耻辱;随意动用武力,就可能发生战争;官服不轻易赏赐,赏赐要看是否称职;兵器也不可轻易授予,授予要看是否胜任。“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38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709.国家安定或动乱与百官有关系。因此,官位不要授予自己偏爱和亲近的人,任官要看是否有才能;爵位不要授予品德恶劣的人,封爵要看是否贤德。认识到善举才行动,要行动还要选择适当时机。不要争宠取幸而自招辱慢,不要觉得有错可耻而文过饰非。

第三篇,傅说教导君王说,一个人要力求见多识广 ,这是建功立业的需要。治国而不向古人学习,国家却能够长治久安,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学习一定要谦虚谨慎,坚持不懈,品德的完善自然就会实现。教只是学的一半,只有始终念念不忘地苦学,品德才会不知不觉地逐步完善。遵从先王法度,就会永无过失。“股肱惟人,良臣惟圣”39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尚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710.,人有手足才能成为完人,君有良臣才能成为圣君。君王没有贤臣就不能治理国家,贤臣没有君王就不能享受俸禄。要让你的君王继续先王未尽的事业,才能永远使百姓安居乐业。

1本文系2015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2015 YBZX 01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及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尚书精华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精华”之说欠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尚书·禹贡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
兵部尚书·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