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与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比较

2017-12-07赖浚兴谭文峰莫兹清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主支夹层球囊

赖浚兴 谭文峰 莫兹清

(广东江门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广东 江门 529030)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与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比较

赖浚兴 谭文峰 莫兹清

(广东江门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广东 江门 529030)

目的比较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与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BSKT组和JBT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TIMT 1级发生率,边支夹层发生及补救球囊扩张率,术后1个月出现胸闷胸痛、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改变率,术后6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冠脉CT和冠脉造影异常率。结果BSKT组患者边支夹层发生率高于J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KT组TIMI 1级检出率低于J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KT治疗冠脉分叉病变,术中边支夹层发生率较高,但术后中期疗效高于JBT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拘禁球囊技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心内科的应用率大幅上升。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约占PCI总数的16%[1],但由于该类病变复杂,PCI治疗过程心脏不良事件(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高[2],因此,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成为PCI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针对分叉病变PCI治疗中边支保护技术众多,其中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alloon-stent kissing technique,BSKT)和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是较常用的边支保护技术[3]。本研究对冠心病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旨在比较BSKT与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边支的保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80例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球囊支架对吻组(BSKT)和拘禁球囊组(JBT),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的治疗标准,且术中需要进行分支保护。排除标准:左主干分叉病变者;有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禁忌证者;预计存活时间<1 a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BSKT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2岁,平均(65.5±5.0)岁;JBT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9~73岁,平均(66.1±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前1 d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治疗后需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至少1 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BSKT组在分叉病变的主支及边支中均放入标准导丝,在边支放入与边支直径相近的单轨球囊,主支放入冠脉支架,先以命名压充盈边支球囊,再释放主支架完成边支球囊-主支支架对吻后再退出边支球囊,造影检查结果无异常后撤出导丝;JBT组先在主支放入支架,再放入边支球囊,使边支球囊近端超出主支支架近端2 mm,再以命名压释放主支架,充盈边支球囊,撤出边支球囊保留边支导丝,造影提示结果良好后撤出主支及边支导丝。

1.3观察指标记录组术中TIMT 1级发生率;边支夹层及补救球囊扩张情况;术后1个月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改变率;术后6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冠脉CT和冠脉造影检查异常率。

1.4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术中TIMI 1级发生率和补救球囊扩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SKT组边支夹层发生率高于J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术后短期及术后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胸闷胸痛及心电图改变和肌钙蛋白升高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平板实验异常率、冠脉CT血管异常率和TIMI 1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短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表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论

冠状动脉分支血管参与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心肌细胞的存活密切相关,对维持左心功能意义重大。因此,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但其操作难度高、手术成功率低[4],且由于冠脉分叉处血液湍流及剪切力的影响,在手术时易出现斑块移行、血管嵴移位、管腔内血栓形成而影响边支血运,出现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不良事件[5]。因此,寻找一种能减少术中斑块移行、血管嵴移位的操作方式,成为边支保护技术的研究热点。

BSKT是一种新型的边支血管保护技术,术中能通过预埋球囊来迅速恢复边支血运,减轻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脏损伤,形成稳定的血流并能在主支支架释放时为边支提供保护。本研究通过对比BSKT组和JBT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BSKT组患者术中边支夹层的发生率高于JBT组,但术后6个月复查时TIMI 1级发生率低于JBT组,研究结果表明BSKT对边支的长期保护作用较好。

Jin等[6]使用BSKT进行PCI时发现,BSKT能通过预置球囊扩张来阻止主支支架释放引起的斑块向边支的移动,从而改善边支血管的血运状况,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王琰康等[7]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BSKT技术能够减少老年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上研究均与本研究结论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BSKT技术能减少冠状动脉分支病变行PCI治疗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BSKT治疗冠脉分叉病变,术中边支夹层发生率较高,但术后中期疗效高于JBT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1] Redfors B,Genereux P.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Bifurcation Lesions[J].Interv Cardiol Clin,2016,5(2):153-175.

[2] 杨昊翰,张冬,王昊,等.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分支闭塞的预测因素[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5,(6):1516-1521.

[3] 李龙虎,金哲,王美兰,等.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球囊支架对吻术[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3):181-184.

[4] Ng A K,Jim M H.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Bifurcation:How Can We OutPerform the Provisional Strategy[J].Clin Cardiol,2016,39(11):684-691.

[5] Lee J M,Koo B K,Kumsars I,et al.Coronary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n bifurcation stenoses: what have we learned?[J].EuroIntervention,2015,11 (SuPPl) V:V59-V63.

[6] Jin Z,Li L,Wang M,et al.Innovative provisional stenting approach to treat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balloon-stent kissing technique[J].J Invasive Cardiol,2013,25(11):600-604.

[7] 王琰康,叶春华,唐昱,等.BSKT技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分叉病变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2):8-9,25.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江科〔2016〕98号第9项)。

R 541.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14

2017-02-15)

猜你喜欢

主支夹层球囊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关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角度命名的商榷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技术
分叉病变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主支支架后扩张对边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