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大张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12-06姚亚菲

商场现代化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整合区域

摘 要:生态旅游是面向现代社会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的,它是打破传统旅游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消极影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更符合人类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乌大张三市(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确立了蒙晋冀这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地理人文因素类同,区域优势明显,三地开展生态旅游无疑对实现地区经济蓬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乌大张生态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乌大张区域发展可持续生态旅游之路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乌大张;区域;生态旅游;现状;整合

“生态旅游”这一理论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第一次提出,在随后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被得到不断地运用,同时也从一定意义和层面上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其本质涵义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达到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追求生态平衡亦是21世纪社会的人类最终使命,是社会进步与城市化发展的文明果实。

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是指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三个地区区域合作的统称。其三地区均处于蒙晋冀三省的交界处,京津冀、环渤海、呼包榆三大经济圈结合部,历史上曾同属于察哈尔地区与长城经济带,三市地缘关系密切,自然条件相似,人文习俗相近,商旅相通,有著较强的产业互补性,民间、部门、机构自发合作交流历史较长。因此,在乌大张地区开展生态旅游有着特殊的意义。目前,在三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强大背景下,在深入落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和“三个跳出”的讲话精神中,三地区区域各项合作领域内的工作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就生态旅游工作的开展亦是如火如荼,但是在这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能从中探究出许多问题。

一、乌大张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乌兰察布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其地理位置优越,是 内蒙古地区距离北京最近的城市,是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要道。乌兰察布系蒙古语,是为“红山口”之意。近年来,其越来越重视对于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自2017年起,乌兰察布地区投入亿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约20余个,包括全力打造集宁要塞文化产业园,集宁区世界动物乐园大型主题项目,察右前旗黄旗湿地保护及开发建设项目,卓资县隆胜湖湿地保护区,四子王旗大红山旅游区,兴和县桃花岭生态旅游景观区,兴和县大青山公园,兴和滑雪场,商都县云丹嘉措原始部落,四子王旗地热温泉,凉城县欧式风情温泉小镇,凉城马刨泉水世界等项目,同时,由于其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如今整个乌兰察布地区主要开展的旅游方式包括以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为最主要特色。

2.大同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的北部,从古到今一直为边陲重镇,美名其曰享有塞上明珠的称誉。大同市作为一座享有盛誉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其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一方面,其绵延悠久的历史沉淀所形成的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刻而独到;另一方面,其地理位置加上形态多变的地容地貌、山川河流,自然景观尤其独特,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根据资料统计,大同市明确的文物保护单位有三百多处,旅游景区景点大约有六十多处,5A级景区以及4A级景区各一处。尤其是云冈石窟与北岳恒山,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这对于处在晋冀蒙地交位置,无疑是发展长城金三角地区生态旅游的绝对“重量级”旅游产品。

3.张家口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的西北方,东离近首都北京,西接山西大同,南毗邻华北平原,北靠内蒙古大草原,是打通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资源发展重要的交通枢纽站,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机场运营畅通,交通便捷。同时,张家口发展历久弥新,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被誉为“张库大道”经商通路的美称。另外,张家口地区旅游资源颇具竞争力与吸引力,整个地区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拥有形态多样的山川地貌,坝上拥有辽远的天然牧吧,从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北方豪迈与南方温婉的城市个性,四季气候皆宜,空气质量是河北省空气质量最佳的区位城市,号称天然氧吧。全市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三个,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十多处,古城遗址约百处,同时,历史的弥久沉淀,形成了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兼具历史感与时代感的融合。

4.三地区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为了贯彻落实推动地区间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整体国民经济水平,我国重点实施了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当下,我们国家非常重点推进经济区位联动发展,国家明确提出“支持蒙晋冀毗邻地区开展区域合作”。“乌大张”长城金三角经济区的合作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乌”即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下的乌兰察布市,“大”即为山西省的大同市,“张”为河北省的张家口市。这三者之间鉴于地理位置因素,交通便利程度,旅游资源天赋、人文风俗历史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相通,所以依托三地的资源优势,打造区域联动结聚,这无异于对三地城市形象提升十分有利,还能够积极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地联合推动发展生态旅游,能够帮助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的旅游发展道路更持续更健康更蓬勃。

日前,乌大张三地已经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公路、铁道、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已经趋于一体化,正逐渐建立覆盖现代综合交通网路;共同合作推出三地旅游“一卡通”项目,“一卡通”项目囊括了乌大张三地多数的旅游资源,游客能通用一卡通服务共享三地多数旅游景点,简化了游客的旅游时间与旅游成本,享有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体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吸引力的增强,目前来看,乌大张地区的人流量、物流量显著增多,商务旅行的人数增幅很大,可以说,时下生态旅游正如火如荼。

二、乌大张地区发展可持续生态旅游的提升路径

1.发挥区位优势,为生态旅游提供动能

根据乌大张现有的合作模式来看,合作领域以及合作方式整体发展势态积极向上,例如,三地合作推出旅游“一卡通”项目,此项目就积聚了三地大量的旅游资源,能够从之间去深入体会不同区域位置的旅游体验,又能够使得游客从中一次领略不同人文地理文化,其旅游体验无疑是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而这正是区位优势所带来的优势。因此未来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就应拓宽思路考虑聚集三地的资源优势,合力共同打造产业聚合链条,最终完成以点带面、以单动到联合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不同区域间生态环境产业分工合作的局面。打造服务平台,减少消耗通过转变思路,建设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产业,最终降低内部消耗。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地的优势转化,另一方面通过构筑统一的发展平台,提升本地区的市场发展能力。

2.融合交通设施和旅游设施,引导生态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耦合

乌大张三地均属于蒙晋冀地区的交通枢纽,三地如何协调旅游领域的配套发展能力是本地区的核心要素,应当分析各地的客流承载能力,从而合理分配各运力,做好跨地区的衔接工作,交通条件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要最大力度确保广大游客能够便捷高效地进入乌大张地区,在区域内部需要覆蓋完善有序的交通网络体系,确保各目的地间旅游道路链接顺畅宽阔,增加路网密度和旅游景点线路之间点对点连接,同时可以引入资本共同建设旅游通道,以获取成本优势。与此同时,还应对应建立好接待设施,包括星级酒店的建设、农家生态乐园的筹划以及快捷便利酒店的引入,相关配套的餐饮、娱乐设施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建设,规范接待设施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水准和水平,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还需要观察并细分市场,针对游客不同需求,开发设计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避免旅游产品的单一,充分体现乌大张地区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

同时,从招募从业人员开始,就不断寻找条件,创造机会,发展多渠道方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巧技能的训练,努力提高其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外语水平、服务技能以及旅游管理能力,同时也应当注意加强对外界从事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的引入力度。可以采取与区内外委托培养方式或者与高校开展产学研联合方式共同提高三地旅游市场从业人员和机构部门的业务素质能力,从各个方面保证质量。

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有效应对生态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乌大张三地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但地区之间既都有不同的区位现实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同时又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因素共同属性,包括人文情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会多多少少影响生态旅游发展侧重点的差异和发展模式的选择。所以,生态旅游的发展首先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三地都应依据区域环境属性和特点探索出适合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同时也应当认清及时三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共同形成合力,不断提升蒙晋冀旅游产业竞争力,产生资源凝聚力,向四周辐射。

4.共同参与,积极拓展三地政府的管理协调功能

乌大张即政府示意合作的结果,三地一定要坚持以政府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计划、组织、协调、管理、控制的职能,使得乌大张地区在政府的带领之下即保持独立又互相凝聚,即各司其职又能合作统一,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可以成立由三地政府共同为主导下的旅游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专门协调乌大张地区的旅游管理业务事务,政府在引导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三地政府间的旅游项目合作,建立合作机制,以公平互惠为原则,彼此间壁垒降低,为推行乌大张生态旅游开创优势条件,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方针宏观环境,及时对政府与旅游行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指导和引领,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政府的主导性功能。

综上所述,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开展生态旅游是立足长效的大势所趋,是全面协作发展共同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发展区位优势的基础之上,发挥政府的主体引导性功能,借以从旅游资源本身着手,辅助人力物力的手段,从而来确保乌大张区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程建丽,常杰.美国生态文学批评与张家口生态旅游现状研究[J].商业文化,2015(9):230-232.

[3]么秀杰.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数据统计模式研究--以“蒙晋冀”区域协同发展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5(36):31-33.

[4]陈昕.基于AHP分析的大同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J].科学之友,2012(7):140-143.

[5]秦俊丽,杨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大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22):59-60.

[6]李俊,陈小明.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互动探微[J].前沿,2016(2):16-22.

作者简介:姚亚菲,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政府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整合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区域发展篇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