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7-12-06王筱丽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师

王筱丽

[摘 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愿学、乐学,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教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随之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极易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自身形象,提升自身修养

小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是同伴和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时刻践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当好“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也要践行“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崇尚科学的精神,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以渊博的知识获得学生的尊重与敬仰,也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个性意识倾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借助情感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但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呢?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教师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教师要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自己与学生都是地位平等的个体,尽量少用命令的口吻,多一些民主。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优点,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现自我,使其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讽刺、挖苦,不体罚学生,主动与学生交谈,多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另一种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样,教师也会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包容学生的缺点,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误解。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为师生成为朋友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在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会更好地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更容易被激发。

三、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

(一)巧用诗歌,寓教于乐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歌曲教学法可以调动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例如,教学《揠苗助长》一课,在表现农夫焦躁的心情时,笔者借用歌曲《心太软》——“你总是心太急,心太急,总想让禾苗一夜长出,不合规律,你就别勉强。”这样,既生动地反映了寓言的主旨,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收获到欢乐和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学习古诗《枫桥夜泊》时,可让学生欣赏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是一片云烟……月落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二者主要意象相似,欣赏古色古香的经典歌曲,触动每个人感情深处脆弱的神经,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游子的羁旅之情,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二)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要将课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衔接,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原来学过的西沙群岛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有什么特点?由南到北,祖国有着富饶的南疆,祖国的北疆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北疆有什么特产?有哪些迷人的景物呢?在讲授《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教师可以巧问:老奶奶因为什么事情感到焦急?又为何耐心呢?让学生对这一矛盾产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以好奇的心里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可以更快地吸纳新知识,潜能也会被激发出来,学生把潜在的发展区转变为现实的发展区。这样,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獲得最佳发展。

(三)以表演求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丰富课堂教学。这样,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欢快、融洽。在教授课文《井底之蛙》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海龟两个角色,它们之间进行对话;在讲授文章《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戴上提前制作好的动物头饰,如狐狸、老虎、梅花鹿、小羊、兔子等,扮演与其头饰相对应的小动物,把小动物演活、演真;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五壮士,不仅满足学生表演欲,还体验到壮士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在这样的教学引领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使平淡枯燥的语文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各抒己见,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生对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事物易产生好奇,一旦有了好奇的兴趣,就会发挥其主动性,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想法。虽然学生的想法不符合实际,或不符合逻辑,但教师不能打消其积极性,要因势利导,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佳结论。在教授《将相和》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蔺相如真的想毁掉和氏璧么?还是想以此来威胁秦王?为什么?通过讨论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判断思维,使学生思维获得发展。endprint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员,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掌握各种媒介,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音乐、视频、图片等方式,使课堂变得活泼、有律感。例如,在讲授《狐假虎威》一课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视频;在讲授《迷人的张家界》时,播放关于张家界的相关图片,把这一大自然妙手丹青之作、天下无双的山水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其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深对张家界的印象;在教授古诗《早发白帝城》时,先播放一段《早发白帝城》的诗歌朗诵,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五、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语文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但归根结底又源于生活,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语文教师要在践行《基础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活力。在讲授古诗《草》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到自然中体会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在教授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荷花池旁,欣赏那一朵朵迎风绽放的花蕊。学生既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也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习兴趣。

六、善用赏识教育,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奠定师生互动的基础。兴趣是一种快乐的主观情绪。一般来说,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善于利用“赏识教育”,对学生而言,“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教师要掌握教育机智,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当一位几乎不说话的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要带领大家为其鼓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许教师的一句鼓励就会“拨开云雾见青天”,教师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就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托尔斯泰曾断言:“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程的视野中,语文教学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与完整的文化。在新课程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巧用布魯纳的“发现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激发学习兴趣,以此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谌勇,李晓平.国外教育名家成长经历[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忠付.正确对待小学生的好奇心[J].教书育人,2005(1).

[5]檀作文.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责任编辑:符 洁)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生语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是小学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