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都县的抗战组织

2017-12-06陈继任

西江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抗日广西学生

陈继任

信都县的抗战组织

陈继任

1935年8月,应当时广西省信都县端南神召会负责人卢万信女士邀请,两广神召会圣经学院派遣广东人魏云汉到信都县端南神召会实习布道。

1936年1月7日,魏云汉与外国传教士彼得到达信都县扶隆乡时,已是中午11点。除了扶隆的望高街、丽日街与望云楼以及周围的景致勾起他们的兴致外,最让他们感到震撼的是当地的民团与学生军训。魏云汉早年在广州时,曾听艾迪博士谈到过广西的军训,说“足以做全中国的模范”,当时魏云汉半信半疑。如今,亲眼所见,终于让魏云汉相信艾迪所言不虚:

“我们站在芙蓉一望,举目都是武装同志。男学生固然是全副武装,女学生也穿了一套军衣军帽。在这一种英气勃勃的环境里,使我们很难分辨出哪一个是男兵,哪一个是女将。近日又是严戒冬防,民兵要轮流出夜守卫。军训学生要冒寒踏雪,露宿荒郊,预备剿匪杀敌。他们这样不分昼夜地训练,真有沐雨栉风的劳苦,不过都是为着救国救民而已。我们见到这种兵马纷纭的气象里令人几疑是‘草木皆兵’啊。”(据魏云汉《芙蓉旅行布道记》)

魏云汉所见,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桂系主政广西时所发起的民团军训之情景,虽然只是发生在两广交界的边城小镇一隅,但可以由此窥探整个广西民团运动之全貌。

广西民团由来已久,为与旧桂系之民团区分,新桂系组建之民团又称为新民团。其产生之缘起可以追溯至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桂系与阎冯联军惨败,桂军几乎损失殆尽,蒋介石趁机令滇军、粤军进攻广西,企图将新桂系一举歼灭。其时滇军占据南宁,粤军进占宾阳,新桂系三巨头之一的白崇禧率领从前线败退的残军往解南宁之围。为阻止粤军与滇军会合,白崇禧令桂军教导第一师师长梁瀚嵩,回宾阳原籍组织民团阻击粤军,为其解围南宁争取时间。这一办法收到实效,粤军惊疑不敢前进。随后南宁围解,粤军亦败退。事后,白崇禧觉得民团大有可为,遂向李宗仁提出建议,在全省内普遍组建民团,以增强地方自卫力量。

1930年秋,新桂系在南宁成立“广西民团总指挥部”,由白崇禧任总指挥,梁瀚嵩任副指挥。新民团的军政训练制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完善,除了有军事学科、术科,还有政治学科,且为了便于控制民团,政治学科所占比重由原来的十分之三上升到十分之七。

1930年至1932年,民团指挥部将广西全省按片划分为12个民团区,随后并为6个区,1934年9月又划为8个分区,至1936年又划分12个分区。各区设民团指挥部,正副指挥官各一人,下设参谋、副官等人员。

各分区下辖若干县(当时贺县与信都县同属平乐区),各县又将民团编组为常备队(1933年停征)、预备队、后备队、特种后备队(1934年6月起征编)和冬防特编队。至1938年,广西全省参加民团训练的总人数已达到100多万人。而在平乐区11个县内,以富川县排第一,训练人数达到29500人;其次为怀集县,训练人数为23135人;贺县排第三,训练人数为23057人;信都县排第七,训练人数为8132人。

据1936年《信都县志》记载,当时信都县人口为53273人,壮丁为8522人,可见信都县几乎所有壮丁都参与了民团军事训练。由此亦可以看出,新桂系组建的民团训练在全省各县的执行力度,全国“模范省”之桂冠乃实至名归!

广西新民团有别于军队,它是一种民众组织,民团成员一边从事生产,一边参加集训。当时民团法规定,广西省内壮丁凡年满18周岁以上至46周岁以下者,无论是为农、为商、为工、为学生,乃至政府公务人员,皆须参与民团军事训练,后来发展至连妇女也参与进来,可谓全民皆兵。

概言之,新桂系自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败北后,为保卫广西实行“三自政策”,即自卫、自治、自给。而其自卫政策又有三策略: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

“寓兵于团”之策略使新民团横空出世,并且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而“寓将于学”使广西学生军应运而生,对广西之抗战起到举足轻重之影响。

广西学生军乃是新桂系组织的青年学生抗日军事化团体,创办于1936年6月,主要由省内各院校进步学生组成,任务是分赴广西各县开展抗日救国宣传。至1937年10月,广西当局组建第二届青年学生军近300人,奔赴由新桂系第一把手李宗仁任司令长官的第五战区河南、安徽前线,参加战地工作。1938年冬,广西当局组织第三届青年学生军4269人,编为三个团,于1939年1月开往桂林集训,三个月后即派往省内各县开展工作。为便于工作的开展,广西当局按学生军之籍贯将其分配到原籍工作,如第一团学生军多来自桂东地区,团部即设在平乐,主要负责平乐、怀集、信都、贺县、钟山、富川、蒙山、荔浦等县的抗日宣传工作。

据曾贵平《回忆广西学生军在贺县信都活动》一文回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第一团第十一中队于1939年4月开抵贺县八步,又于6月中旬奉命开赴信都县。

在信都县,广西学生军受到了县长罗春芳(罗孝兰)等人的热烈欢迎,随后,该广西学生军中队又分班下到信都县各乡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街头演讲、画漫画、写标语、演街头剧等,还开展组织儿童团、歌咏队、开设成人识字班等活动。原信都县聚福乡聂石村一处石山陡壁上书写的“抗日必胜,建国必成”,以及黎屋村大凤山石壁上的“歼彼倭寇,还我河山”等抗日标语,即由学生军带动或亲自书写,至今犹存。

“后来,分散深入农村,一人到一村。我住五华村(在今铺门镇),向群众讲抗战必胜的道理。我们逐户进行家庭访问,讲抗击日本,帮助抗日出征军人家属写信,还帮助他们搞助耕、打柴、挑水,不要报酬。我们这样做,群众很感动。”(曾贵平《回忆广西学生军在贺县信都活动》)

广西学生军演出的抗日爱国话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在聚福乡(今仁义镇)中心小学操场上演出时,前来观看的群众人山人海,演出将近结束时,突然天空雷鸣电闪,暴雨骤降,但是没有一个群众离开,学生军坚持冒雨演出,直到汽灯被雨水浇灭,演员与群众方才散去。

在中共地下党员苏丹的带领下,驻信都县学生军还出版了油印刊物《迎击队》《火把》,其中《迎击队》为三日刊,每期印数为250份;《火把》为五日刊,每期印数为200份。这些刊物的印发,大大提高了信都县民众的爱国思想与抗战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学生军还协助当地政府加强民团的军政训练。1939年10月,在两广边陲的扶隆乡,曾贵平所在的班,在副班长莫国材的率领下,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民团训练,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扶隆乡税关检查站主任陈家福的积极配合,陈家福特意将关卡缉私专用的6支驳壳枪借给他们做上课的教具。

1940年6月,根据国民政府的规定,广西民团制度被废除,各县壮丁被编入国民兵团及乡保队。1941年8月,广西学生军团解散,解散后的学生或回校复学,或被送往合作训练班受训,或留在军队继续参与抗日作战。

正是因为这样,当日寇打到家门时,广西民众能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迅速转移财产,避入深山,坚壁清野;壮丁则立即拿起武器,负起捍卫家园,保护乡民之责。

当日寇于1944年9月窜入信都县铺门乡,欲强行渡过贺江往袭桂东门户梧州时,指挥信都县民众阻击日寇的信都县长兼县自卫团司令黄赞明,就是第二届学生军出身,他曾经前往第五战区前线经受过战火洗礼。副县长兼自卫团副司令唐世星也曾在日军第一次入侵广西邕宁地区时,指挥过民团参与伏击日军的战斗。而在铺门前线参与阻击日军的自卫队成员,则大多是曾经参加过民团军训的群众,有些还是曾参加过一些大型战役如淞沪会战的退役老兵。也只因具备了这些条件,加上依托贺江这道天然屏障,信都县自卫队才能够凭借简陋之武器,以寡敌众,将日军一个联队约三千余人阻于贺江以东三天两夜,数次挫败敌军渡河阴谋,为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战斗中,退役老兵李德标还以其精准枪法,将一名日军军官击毙于阵前,成为铺门阻击战中最耀眼的亮点。

信都县铺门抗日阻击战,虽然最终以铺门陷落而告终,铺门街商铺被丧心病狂的日寇付之一炬,民众受到屠戮,财产受到损失,然而,烈士忠魂、英雄热血,这段抗战传奇依然可歌可泣。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抗日广西学生
广西贵港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广西戏曲》
赶不走的学生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抗日英雄万全策
抗日英烈马威龙
学生写话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