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缓解

2017-12-05毛祤二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治疗

毛祤二

摘 要:该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对比法、试验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裂肌训练和腰部康复训练组训练两种不同的訓练方式,探索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缓解效果好于腰部康复训练。同时,纵向来看,前两周的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后两周的训练治理效果,因此,建议慢性腰痛患者在进行多裂肌训练时最好选择两周一个周期的训练方式。希望该次研究能为慢性腰痛患者在进行物理治疗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多裂肌训练 慢性腰痛 治疗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7(b)-0006-03

慢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它的特点是致病原因复杂、彻底治愈困难、复发率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苦恼。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数不断增多,长期的运动缺乏导致肌肉静力性负荷不足,慢性腰痛患者逐渐增加,已经成为新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关于慢性腰痛治疗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治理法、药物治疗法和手术治疗法三类,其中物理治疗法受到患者的广泛接受和认同。该文拟通过试验组训练与参照组训练对照试验,探索多裂肌对慢性腰痛的康复治疗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缓解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电子期刊(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图书资源对国内外多裂肌训练和慢性腰痛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查阅,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梳理总结,为本文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1.2.2 试验法

该次研究共选取10位患有慢性腰痛病的会员参与实验。其中,男性6位,女性4位,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28岁。病程最长的10年,最短的1年。具体操作为:一组为参照组,选用腰部康复训练方式;一组为试验组,同时采用多裂肌训练方式和腰部康复训练方式。试验期30 d。通过试验的方式,探索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作用。

1.2.3 问卷调查法

在对试验者的慢性腰痛缓解情况测试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多裂肌训练与腰部康复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缓解情况。该次问卷调查以Oswestry腰痛失能問卷为基础,具体内容见附表。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三次,分别是实验开始前、实验中期和实验结束后。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1.2.4 数理统计法

在问卷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Excel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照组与试验组课程方案

该次实验分组采用相似症状分组的方式,经过问卷调查对参与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打分,再将10位参与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人。

2.1.1 参照组

该次研究参照组采用腰部康复训练组的训练采用简单的平板支撑,俯卧飞燕俯卧训练等训练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1)每天1次,每次20 min;

(2)具体训练过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俯卧训练包括:双腿悬吊静态训练和双腿或者单腿悬吊开合训练两种。

在平板支撑,俯卧飞燕,俯卧训练时同样需要注意参与者的个人情况不同,起步阶段数量也不完全相同。在首次训练时以每位参与者的训练经验为基础,估算其训练起步数量。随后,随着参与者个人能力的增强,训练数量开始提升。

2.1.2 试验组

该次研究试验组采用多裂肌训练和腰部康复训练,多裂肌训练采用悬吊训练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1)每天1次,每次20 min。

(2)具体训练包括仰卧、侧卧训练。

(3)腰部康复训练图示参照图1,图2,图3,图4。

仰卧训练包括:单腿仰卧悬吊和双腿仰卧悬吊两种。其中,单腿仰卧悬吊又分为静态保持和动态训练两种,单腿动态训练每天4次,每次4组;双腿仰卧悬吊为双脚或单脚开合训练。

侧卧训练包括:单腿侧卧静态悬吊训练和单腿侧卧动态悬吊训练两种。

图5至图6为部分训练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训练时,根据参与者的能力不同可适当选取部分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先进行长时间的保持,当出现不适感时可以进行低重复训练或者是放松一下。每次训练都根据参与者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加。

2.2 测量指标与方式

该次试验疼痛评估测量以oswestry腰痛失能问卷为基础,具体问卷结构见附表1。每道题有4个选项,按程度轻重分为别A、B、C、D其中,A选项程度最轻,以此加重。每道题10分,A、B、C、D选项对应的分值分别为0、2、4、6,最高分为60分,分值越大说明患者的功能性障碍越严重。

该次问卷调查在实验开始时测评一次,实验第二周结束后测评一次,实验结束后测评一次。该次问卷调查将结果分化为3个等级,其中20分及以下的为第一等级,即轻度慢性腰痛;20分以上40分以下的为第二等级,即中度慢性腰痛;40分以上的为第三等级,即重度慢性腰痛。

2.3 试验组与参照组的疼痛程度描述性对比

2.3.1 试验者初期情况

为了更好地研究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作用,该次试验分组采用相似症状分组法。筛选打分取值范围相同的人员进行平均分配。由表1可知,该次参与实验人员中,轻度慢性腰痛患者为2人,中度慢性腰痛患者为4人,重度慢性腰痛患者为4人,总计10人,

2.3.2 试验者中期情况

由表2可知,在试验中期,即第二周训练结束之后,试验组20分及以下的增长为2人,20分以上40分以下的人数为3人,40分以上的人数减少为0人。参照组训练中,20分及以下的仍为1人,20分以上40分以下的由2人增长为4人,40分以上的减少为0人。这说明,经过2周的锻炼,试验组和参照组都有试验者疼痛感减轻,训练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另外,两组训练对照来看,试验组的效果要优于参照组的训练效果。

2.3.3 试验者后期情况

由表3可知,后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后期两周的训练中,试验组和参照组的参与者打分情况区间人员分配情况没有变化。试验组仍维持20分及以下2人,20分以上40分以下3人,40分以上0人。参照组仍维持20分及以下1人,20分以上40分以下4人,40分以上0人。这说明后期两周的训练效果不显著,基本仍维持前两周的效果。

2.4 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作用和影响

上述问卷调查对不同时期两组训练组的治疗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因此,该文从整体上对两组训练结果进行分析。

训练效果评价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为标准,具体评判结果如下:

有效果:腰部活动改善,疼痛感有所缓解,但是并未完全消失。

没有效果:腰部活动没有改善,疼痛感也没有明显缓解。

由表4可知,加入多裂肌悬吊训练的试验者慢性腰痛治理效果有效率为100%,而参照组的腰部康复训练的试验者慢性腰痛治理效果仅有60%。这说明,加入多裂肌悬吊训练的试验组对慢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的腰部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也就意味着,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具有显著的缓解和治理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治疗效果好于腰部康复训练

从整体上来看,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缓解效果为100%,而腰部康复训练组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缓解效果仅为60%,这说明多裂肌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缓解效果要高于腰部康复训练组的训练效果。

3.1.2 进行多裂肌训练时采用2个星期一周期的训练方式效果更好

从不同训练时期来看,多裂肌训练组前两周训练之后,有2名40分以上疼痛程度人员降低为20分以上40分以下,1名20分以上40分以下疼痛程度人员降为20分以下。但是再后期两周的训练中,疼痛区间人员分配没有明显变化;对腰部康复训练组来说,前两周训练有1名人员的疼痛程度由40分以上降低为20分以上40分以下,但是后期两周训练中,人员分配同样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前两周的训练效果明显好于后两周的训练效果。

3.2 建议

3.2.1 慢性腰痛患者应优先考虑多裂肌训练方式

慢性腰痛人员在进行物理治疗时,应优先考虑多裂肌训练方式,其效果相对较好。

3.2.2 慢性腰痛患者在多裂肌训练时最好选用两星期一周期的训练方式

慢性腰痛人员在进行多裂肌训练时,尽可能地选择进行2周一个周期的训练,因为在前两周患者的腰痛缓解效果较好。同时需要注意在选择训练时最好持续2周左右,否则多裂肌治疗缓解慢性腰痛的效果不能更好的发挥。

參考文献

[1] 徐远红,王俊华,李海峰,等.运用压力生物反馈行腹横肌及多裂肌协同训练治疗下背痛[J].中国康复,2011,18(6):412-414.

[2] 龚剑秋,范顺武.单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双侧多裂肌的病理生理改变[D].浙江大学,2011.

[3] 冯金升,王健.腰痛的一个亚组-腰椎稳定肌异常[J].颈腰痛杂志,2012,33(4):302-305.

[4] 黎庆初,胡輝林,刘宝戈,等.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4):303-307.

[5]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 王悦.目测类比评定法在颈肩腰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10):602.

[7] 黎庆初,胡辉林,闫慧博,等.微创多裂肌间隙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式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317-1320.

[8] 范顺武,方向前,赵兴,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2):81-85.

[9] 符楚迪,张志敬,潘兵.应用MRI观察多裂肌萎缩及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J].浙江医学,2010,32(9):1366-1368.

[10] 南登毫,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