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经营及管理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2017-11-30李丽娅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培养目标课程建设

李丽娅

摘要:财经类大学艺术专业,既要体现“精艺术”也要体现“懂管理”“善营销”,这是地方性经济类大学办艺术教育的学科需要,更是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十三五”末期,贵州省的发展重心将转移到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贵州唯一一所地方经济类大学艺术学院,在经济类学科背景下如何进行学科共融,如何拟定学科发展定位,如何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完成经济与艺术课程构架?值得去研究、实践。

关键词:艺术经营管理 课程建设 文化产业 人才需求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69-02

贵州财经大学是一所地方性经济大学,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特点,2009年成立艺术学院以来,艺术学院在培养财经类管理人才的大学里,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构架等方面,一直处于颇为尴尬的现状。建院初期(2009-2012),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借鉴参考的是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以贵州几所艺术类高校培养人才目标为例: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培养的主流方向是:艺术专业演员;贵州师大培养主流方向是:音乐教育师资;贵州民族大学培养的主流方向是:民族艺术人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培养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究竟是什么?一直是财大艺术教育思考的问题,2013年以来经过学院学科专家及省内外专家的多次研讨,初步理清了办学思路,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思想、课程构架上初步达成共识。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应该有“财经”内涵,应该“财经”的烙印。应该肩负为地方文化产业服务的责任。贵州财经大学背景下的艺术专业,在经济、管理、营销等学科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博士、在从学科融合上艺术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专家、教授。这些有利条件,为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文化产业发展呼唤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高歌猛进态势,文化产业呈现出“发展提速、文化主业扩大、业态融合等特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产业发展中,各地州市高度重视,他们依托本地资源、要素、区位等条件,明晰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战略思路,使区域文化经济产业逐年提升,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心。预计到“十三五”末期,全省发展重心将转移到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一些核心文化产品品牌,增强文化企业的实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基础。重点应该瞄准“多彩贵州”等具有良好基础的产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多种包装设计展示,以及多种衍生品开发,将之打造成为更具魅力的贵州省创意产业名牌和名片,并带动广告、建筑艺术、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音乐、表演艺术。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贵州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贵州各民族积淀了各自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贵州各族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产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工程。文化产业是建设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途径,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贵州作为民族文化与旅游大省,正在向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大省奋斗,这将是我省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经济战略发展趋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显示,文化产业人才需求量稳步上升,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创意和文化传媒方面。而我省目前艺术教育结构和培养方式,远不能达到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我们将采取积极措施,发掘、抢救、整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努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与交流。根据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这一发展需求亟需大量的各行各业人才,这其中当然包括音乐人才、舞蹈人才和设计人才。特别是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后,对上述专业人才的需求就更大了。

二、艺术与经济学科学科渗透可行性、共享性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是一个地方性经济类艺术学院,为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在教学中要避免单一艺术课程教学模式,要根据“精艺术、懂管理、善营销,能胜任艺术推广,具有高素质的艺术类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依托财经大学雄厚的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营销策划等学科资源优势,形成“夯实艺术基础,培养艺术实用特长,培养经管、管理、营销策划知识,造就复合型、应用型、艺术创作与艺术推广人才”的专业办学特色,既与学校“以经济、管理、营销策划学科为主体和特色,文理等学科融合交叉、协调发展”,根据学科的共融性成立了公共艺术系,面对经济类学科开设了艺术类选修课程,体现“艺术与经济融通、审美与财经兼顾”的特色。

三、调研、论证,确立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素质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觉悟和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懂法守法,法制意识强;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热爱环境保护事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了解中华文明和外国历史文化,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具有现代意识和传统美德。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分析的能力,具备求实的专业精神、创新意识、严谨的科学素养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身心素质:具有自我锻炼的意识,不畏艰难的气魄,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其次是能力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领域内综合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

最后是知识要求。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统计学、金融学、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基础的营销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专业知识: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

四、学科建设体现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音乐、舞蹈、环境设计专业建立校内跨专业培养模式机制。与校内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金融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等建设单位建立课程和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联合培养具有经管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与校内校内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金融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等建设单位就学生对艺术品的管理、文化艺术品的营销推广、文化艺术品营销策划等能力培养,在师资、课程、综合实验项目等方面进行合作的校内跨专业联合培养机制。

其次,建立与校外实务部门的联合培养模式机制。与文化展演机构、文化传媒机构、文化创业机构共同开发具有财经管理特色教程,完善由共建单位提供师资、担任实务导师、建立观摩教学示范点、实习基地等长效合作机制。

最后,制定一系列支持本科教学的政策,建成苹果设计实训实践教学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試训实践教学实验室、与企事业合作共建的十几个教学实习基地,鼓励大学生实施创新计划与贵州财经大学本科创新创业立项,逐级搭建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实习和创新教育三级平台,通过高水平科研融入实验教学、推动本科创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培养目标课程建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