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017-11-28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探究

杨 峰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杨 峰

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其主要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的推行是我国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本文就“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从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入手,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为切入点,对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旨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体育教学;应用;特征

21世纪以来,随着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作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正朝着多元化、多层次、重效果的方向发展,研究性学习已逐渐成为体育教育领域里的一个世界性主题。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任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改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提倡体育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遵从“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基本原则,强调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主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教育最终目的,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融互动,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不断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较早提出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是当代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他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传统接受性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特点的现代教学方法。而我国对研究性教学的倡导起步较晚,它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颁布,其中研究性教学是其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逐渐得到各位教师的认同。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此方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划定研究方向或范围,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独立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同时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技巧,但又不等同于活动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体现是学科综合性。

因此,根据研究性学习所具备的特点和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主动探究问题为主,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贯彻和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的教学理念[2],通过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从狭义的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主动地获得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由此看来,我们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一种良好的自我锻炼能力,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得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的特征

2.1 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被动学习或完全由他人做主的灌入式学习而言。虽然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也能基本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研究性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倡导学生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参与,互融互动,乐于探究,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根据授课教师的课程目标要求,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认真做好课题的选题、收集和整理资料、撰写课题、展示课题成果等工作环节,并按时按质的完成学习目标,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所存在的困难,从而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2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包含三层含内容。首先,研究内容体现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内容不限于教科书的知识体系,除了学校书本上提供的教学内容外,大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找寻;其次学习时空的开放性,一般来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内的延伸,并由课堂内转到课堂外,由校内转到校外,实现课堂与课外及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4]。课堂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或课题,通过自主的查阅资料和探究,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去了解社会现实,关心社会现象,体验人生疾苦,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知识。最后,组织形式的开放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能力或特点,个人独立或组成研究小团队进行课题研究。

2.3 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

研究的课题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是社会热点新闻。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人独立研究和小组合作,也可以是理论探索或撰写调查报告。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记忆知识要点,而是学生理解与记忆,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和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探究结论的渠道不是通过老师或教科书上马上就能获得,而是通过独立查阅资料、通过假设、做实验等研究步骤,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最终获得自己的研究结论。

2.4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只能引导,不能包办,是一种体验的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学生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实践活动,在“做”、“调查”、“实践”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5]。

3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策略

3.1 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确定,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摒弃过去传统被动注入式的学习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真正意义上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事物的精神。以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前提,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倡导主体性教育原则,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同时,在教学中积极营造和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真正发扬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原则。

3.2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虽然也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在促进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体育爱好等方面,很难说得上有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然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查找、研究与探讨,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能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研究的课题内容,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这样无不有利于“健康第一”思想的树立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3 体育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在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研究性学习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必须从根本上摒弃或改变原有的传统学习方式,逐渐在体育教学中灌输或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因此,研究性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师研究性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理顺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思路,做好本次的研究性教学设计,使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小组讨论或自主阅读、演练、观察、思考等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体育学科特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及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课题结论。

3.4 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立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确立,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学生在选题时常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研究课题范围广而宽,自身难以把控;其次,设计研究内容过于抽象,学生自身难以把握,对于解决问题缺少有佐证的依据;再次,不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超出自己的研究范围和能力;最后,对课题研究的问题不明确,含糊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课题。因此,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课题的选题、确定课题、解决课题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全程跟踪指导[3],避免学生走弯路和走错路。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立至关重要,先要从具体的问题入手,避免空而大的课题,尽量选择描述性的课题或调查报告,避免过于抽象的课题研究,要从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入手,缩小研究的范围,考虑实施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确定研究课题。同时,还要明确所提出与解决的问题,养成善于从周围的社会体育现象中寻找和发现课题,最好是反映当今社会上的体育焦点和热点问题,例如:我国近10年来中小学生体质出现逐年下降的主要问题等。

3.5 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推行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在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主要分为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和小组合作研究这三种形式。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的研究性教学做好备课工作,体育教学中先向学生提出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并假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研究步骤,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找到课题答案的所在。同时,课堂中教师要巡回指导,积极做好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融合,由此不断推动深化研究。

3.6 体育教学中遵循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和成果为实事依据[4],重点是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做出信息反馈及价值的判断,从而更好的促进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但是,研究性学习评价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评价,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运用的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问题习惯。同时还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总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特别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真实性和激励性。

4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4.1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以课题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教学所谓的“教”而是现在教学的“导”。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和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优化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系统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前沿科学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渐形成多元化交叉学科的教学,才能适应学生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中的需要, 真正实现体育教师在体育研究性教学中充当课程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4.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长期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体育教学中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注入式的学习,突出表现为学生对教师、对书本过分依赖,缺乏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抵触的心理,更谈不上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因此,鉴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情境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习惯,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

4.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研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使教学走出传统定义的模式,而且有利于主体性教育得到质的发展,特别是研究性教学中注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而学习动机是学生内部需要的具体体现,取得学业成就的动力和心理原因。所以,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要根据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指导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4.4 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犹如一把“双刃剑”,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在使用研究性教学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适时运用,我们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广大体育工作者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选用某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发挥其特有的优越性[7]。但是,也不是所有体育学科中的知识都适用于研究性学习,如:专业课程中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很多的概念和原理,还是需要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长时间的熟记和理解,这都是由体育教学特殊性决定的。

5 结语

正如杨振宁老师所说的“过去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体育专业与素质教育接轨、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同步。通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掌握体育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积极探索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真正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1] 姜玉华.探究性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102-107.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2,28-30.

[3] 王正然,单美玲等. 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089-1090.

[4]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17.

[5] 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4-15

[6]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0-34.

[7] 周坤,张敏等. 论研究性学习方式下体育教师教学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91-9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in PE Teaching

Yang Feng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which focus on 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in Chinese preliminary education phase, which means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China modern prelimin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as well as the key point of implementing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his paper talks about how to carry out this learning style in sport teaching, begins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uses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ntry point, and offer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its reasonable usage in sport teaching.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school sport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PE teaching;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投掷项目为例”(项目编号:457)

杨峰(1979-),男,苗族,湖南怀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怀化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Sport School of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8, Hunan,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3-001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3.006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探究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设问引导探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案例